新常态下新作为。面对较大下行压力、稳增长任务艰巨,成都狠抓稳增长多项措施,奋力夺取了抗下行“阻击战”和促转型“升级战”的阶段性胜利,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为了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和支撑引领作用,我市抢抓“新三板”、资产证券化、引进保险资金等契机,主动为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促进项目多渠道融资。
以推广“新三板”为契机
抢抓机遇推进多层次融资
今年以来,国务院将“新三板”挂牌试点扩大至全国,市发改委抓住重要机遇,会同省发改委主动对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平台,按照“新三板”挂牌的申报要求和条件主动申报“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在去年73家企业入库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再次组织各区(市)县精心筛选了87家重点项目业主,申报“新三板”挂牌四川省后备企业。其中,已有69家企业按照新三板挂牌条件,与券商签订了挂牌推荐协议。截至6月底,已有四川永强、普罗米新、易信达等13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就在本月,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部门,为去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200万元。截至目前,2014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的壹玖壹玖、国科海博、晶宝股份、瑞琦科技等15家企业已完成融资18382.7万元。挂牌企业主要涉及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高端专用设备制造、检测、医疗和食品流通等行业。
以引进保险资金服务项目为契机
搭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一项集水源工程、湖区景观工程、泄洪道及湿地基础建设工程、湖区水生态系统构建工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于2013年11月正式开工,预计2015年6月完工,项目总投资额92亿元,计划融资20亿元。”“天府创新中心二期项目计划融资10亿元。”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达了他们的诉求。“我行愿意发挥金融专家优势,为地方政府梳理、包装、策划项目提供咨询服务,量身定制配套整体融资方案。”“我们将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需求和特点,与四川省各级政府及企业单位等进行广泛合作,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房等不动产投资等领域进行合作,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服务。”金融机构代表这样表态……
这是省、市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的成都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座谈会上的场面。以引进保险资金服务项目为契机,政府牵线搭台,金融机构全力参与,为解决重点项目“融资难”“融资贵”想办法,拓宽融资渠道。
记者了解到,市发改委积极与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沟通衔接,探索保险资金参与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并组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建八局、川投集团等金融投资机构和成都地铁公司、成都交投集团、金堂兴金公司、成都中光电科技公司等重点项目业主,先后两次召开2015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座谈会,搭建多渠道融资对接平台,向金融投资机构提供的90个重点项目单行材料汇编融资需求达215.62亿元。目前,这批项目正在进行融资洽谈。
与此同时,34家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向重点项目出具了金融服务承诺函,不仅承诺充分运用各自单位的优势为重点项目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将发挥金融专家优势,为地方政府梳理、包装、策划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大力创新金融产品、渠道和服务模式,为重点项目定制整体融资方案,还将为重点项目建立专业工作团队,主动积极对接项目业主,提供金融服务。
以推进资产证券化改革为契机
强化培训提升融资能力
为帮助重点项目业主积极运用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资产证券化,有效盘活资产,实现“资产-现金-资产”良性循环滚动发展,邀请金融机构专家对20家重点项目业主开展资产证券化培训,拓展了重点项目业主的融资视野。
其中,国信证券专门编制了《融资知识参考指南》,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批、备案的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创投债、可续期债券、并购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及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等;证监会审批备案的公司债、可交换债、可转换债;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审批、备案的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票据、永续票据等债权类融资工具的产品种类、发行要求,资金用途、融资成本、审批周期、发行规模等内容。中金公司专门编制了PPP模式和融资方式的讲解课件。多措并举,使融资能力不断提高,项目的支撑力更强劲。
同时,为更好地解决重点项目业主在融资和“新三板”挂牌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市发改委会同省发改委邀请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分4批次对60家重点项目业主进行了专题辅导培训,专业机构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融资进展、困难及问题等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诊断和剖析,分别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得到参训企业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