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达州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工作
2015
06/11
15:26

●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川东北和攀西经济区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5月28日,省委书记王东明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川东北和攀西经济区7个市州经济工作汇报,研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工作措施,明确指出川东北经济区要加快打造成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成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新兴增长极。

●6月2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川东北和攀西经济区市州经济工作汇报会议精神,市委书记焦伟侠在部署贯彻落实意见时指出,要把促投资与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相结合,加快推进25个重大项目和150个重点项目,切实增加工业投资比重,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三个结合”确保全年实现8.5%的发展目标。

这是一片从不缺乏发展热情和创新勇气的热土。

发展空间狭小、资源要素紧张、产业层次不高……在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以及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面对新一轮区域发展的竞争考验,达州已然作出了果敢的抉择。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保位争先、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以稳定增长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力实施多项行动计划,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现了在逆境中转型跨越发展。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3%。

优化布局促转型

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我市进一步明晰重点产业及其发展思路,加快编制完成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做好“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全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同时,严格入驻项目审查,加强多规衔接,落实空间布局,增强园区间的关联性和配套性,建设特色园区。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工业发展科技水平。随着大竹、渠县工业园区引进的四川省维奇光电科技公司、四川乐仕达电子科技公司、四川东顺光电科技公司等一批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产升规,有力提升了我市规上工业的科技水平。

1至4月,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9.23亿元,同比增长28.9%。轻工业增加值24.01亿元,同比增长17.2%,重工业增加值109.04亿元,同比增长5.1%,轻、重工业比由上年同期的15.7:84.3调整为目前的18:82,轻工业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

做强增量促转型

着力增添跨越发展新活力

编制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依托全市已建成的5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突出招大引强、集群承接、延链引进、配套发展,重点狠抓“1+7”产业园区招商发展。

创新招商方式,采取市级领导、市级部门牵头推进10亿元、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的工作机制,新增设上海、杭州、福州3个招商引资联络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商会作用,盯住目标企业,开展小分队招商,增强招商落实效果。1至4月,全市到位资金218.7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重点项目市县两级领导挂包制度,搞好动态管理和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立项、环评、土地等重点问题。目前,玖源三聚氰胺、乐仕达电子液晶显示器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正岭5万吨燃料油、大汉新能源LNG设备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望于年内开工建设。

做优存量促转型

着力增强加快发展新实力

通过深入实施企业“百十一”工程,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今年将新培育10亿元企业2户,亿元企业8户。大力实施重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案,筛选有潜力企业给予生产要素上的重点保障,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促进一批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企业裂变式发展,为全市产业转型示范引路。

着力实施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推进企业上规入统。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另外还不断强化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

此外,我市还针对达州工业特色,积极推进产业联盟和企业联盟,大力发展企业内、行业内、园区内、园区间的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

创新驱动促转型

着力激发持续发展新动力

着力完善市硫磷化工、煤焦化工研究所运行机制,建立达州农产品加工联合研发设计中心。通过科技成果招商对接,推进一批有市场、有前景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创造,大力推动品牌、标准和质量建设,目前,在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全市已有6家企业技术中心正在积极创建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围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和标准化建设等环节,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完善企业梯度培育库,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夯实基础促转型

着力建设承载发展新平台

我市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园区道路、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面,重点建设“七通一平”、标准厂房和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扩大全市园区路网新覆盖面积,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加快完善园区建设开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深入推广引进民间资本建设专业园中园经验,实现园区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向以商招商、滚动发展转变。探索建立担保、教育培训、运行监测、公共研发及配套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加快园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服务中心代办制,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

深度融合促转型

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培育信息化示范企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化改造提升工业化。

加快编制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推动智慧物流、物联网金融、云计算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着力实施“宽带乡村”工程,落实光纤入户设施与小区建设“三同时”国家标准,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

创新服务促转型

着力构筑要素保障新高地

目前,我市正筹备打造“达州制造网”,强化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产销对接。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等展会平台进行市场拓展。支持本市企业在同质同价条件下参与政府采购和保障房、市政工程、大型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

全面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千方百计保障工业企业用电、用气、用油需求。积极争取用地计划指标,探索建立园区企业退出机制,加大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和土地整理力度,确保重大项目当期用地需求。切实抓好企业融资协调,深入推进银政企合作,推进银企、银园对接,确保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资金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