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我家自建的四层楼房,一楼门面出租,二楼自住,三四楼开宾馆,一年轻轻松松收入过十万。”5月12日,遂宁市国开区北固乡龙楼村的高友强,对自己从一个失地农民“变身”小老板的经历,颇为自豪。
多年前,龙楼村不过是一个交通条件落后的偏远村落,随着遂宁经济开发区电子产业园的落户,如今,这里工厂与商铺林立,该村近千名失地农民中有上百人都当上了老板。
一开始听说政府要征地建园,在外打工的高友强内心是有抵触。“地被征了,万一工厂垮了,我们这些失地农民靠什么生活?”为打消村民顾虑,遂宁经开区承诺,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费或者当年土地的产值给村民补偿,同时,村民可以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集中复建房屋。“一人25平方米,可修四层,那一家人就是一栋房子,还是划得来。”。
龙楼村一共11个社、736户,2006年至2009年间,征地共1100余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70%,有300户村民因此失地。而此后,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崛起,50余家企业陆续入驻,复建的四个小区让近千名失地农民住进了新房。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去年,村里还通了公交车。
除了村容的改善,激增的常住人口也带来“红利”。“常住人口8200余人,是全村人口的四倍多。底层铺面第一年才租几千,第二年就涨到两三万了。现在平均每户失地农民的房租年收入超过一万。”村支书高效才介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车,村里也有了100多台,从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都有。”
“有企业就有人,就有消费。”精明的高友强看到了商机,2009年,他辞去在浙江6000多元月薪的工作,回到龙楼村用分到的100余平方米的地基盖起了4层楼的大平房,注册登记了村里的第一家宾馆。“一共11个房间,老婆负责打扫,我负责接待,比在外面打工的性价比高多了。”
像高友强这样自己创业当老板的还有不少,刚从外面打工回来的村民罗春和妻子开起了一家饭馆。“想到年纪大了,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回乡发展。饭店刚开张,收入还不是很稳定,但用的自家铺子,亏不到本。”罗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