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综合实力实现稳中有升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2亿元,增长9.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5亿元,增长1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7亿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9元,增长11.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41元,增长12.4%。县级经济综合排名跻身四川省平原地区前10名,“三农”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总量减排综合考核名列四川省区(市)县第1名,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环保部正式验收。
(二)产业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捷普项目一期去年9月投产,实现产值7.5亿元。签约落地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达45个,协议总投资97.8亿元。编制完成大数据产业园概念性规划,建成1.2万平方米IPC核心枢纽大楼。积极促进家具和装饰装修材料等传统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荣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先进集体,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四川省家居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快。编制完成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一批城市综合体完成建设,生活服务配套走廊业态成形。成功争取将崇州物流服务站提升为成都市西部物流中心。市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达12家。街子古镇、元通古镇、桤木河湿地公园等新型旅游产品体系日益壮大。
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受到中央、省市领导肯定。崇州成为四川省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成功创建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
统筹城乡改革亮点突出。我市被列为全省唯一一家农发资金投入合作社形成资产股权量化试点城市。建立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互助取得实质性突破。
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贷款风险保证金”,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机构实现25个乡镇(街道)全覆盖。
公共服务改革扎实推进。全年实施公共服务项目2716个,打造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示范点12个。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全市3家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积极推进教师“县管校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开展注册资本和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招商合作成绩明显。成功引进8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09.2亿元。深化与汶川县、九寨沟县等地区的区域合作,与马来西亚古晋南市签定友好合作协议。
(四)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三大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南部新城、滨江新城控规编制,羊马镇获批国家级重点镇。
特色镇和一般场镇建设实现新提升。桤泉和白头2个特色示范镇建设共启动21个产业化和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新启动5个特色示范镇建设,实施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共计30个,完成投资9.6亿元。4个乡镇一般场镇改造通过验收。新建白头、王场等5个乡镇天然气管线,新增天然气用户12330户。
新村建设呈现新面貌。建设新村聚居点55个、新农村综合体45个,创建“三美”示范村9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形成包装一批、建设一批、入住一批的良好局面。
(五)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城市改造加快。启动6个城市棚户区改造。7座公厕提档升级。实施天庆北街、唐安西路等街道的道路建设,安装了一批背街小巷路灯。优化完善主要道路、重点区域、背街小巷道路绿化景观、照明配置。
交通建设提速。实施14个交通项目。成都“二绕”崇州段率先形成通车能力,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成蒲快铁崇州段顺利推进,汶崇路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储备库并启动前期工作。全市建成200公里农村公路和137公里县乡道路波型护栏。启动32座旧危桥改建,新增12辆空调小公交,有效满足了城区背街小巷群众出行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民生类示范应用完成方案设计,智慧政务大厅开始运行。与百度、微软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对接。启动“宽带乡村”工程,完成85个行政村光纤宽带建设。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75%,新建成10个成都市级生态村,国家生态乡镇达到23个,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生态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位全省县级市第4名。
(六)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市财政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3.1%。成都市下达我市的 207件民生工程和我市自主实施的2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文教卫生更加优质。公共财政安排教育支出5.6亿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被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道明日用竹编”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成功承办中国·成都第五届自行车车迷健身节暨第三届公路自行车国际精英赛等系列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0.63‰。
就业社保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城镇就业881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3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低保标准提高,各类社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保障性住房快速建设、配租、配售。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顺利投运。
平安崇州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成功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市”。创建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通过验收,征兵工作被评为成都市先进集体,全市普法宣传率达85%以上。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近几年来最好成绩。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一批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修订出台了《政府工作规则》等25项规章制度。立说立改,整治到位38个突出问题。会议、文件、“三公”经费支出大量减少。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许可7项、调整2项,承接省市下放事项19项,将 121项审批和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村(社区)办理。食品药品和环保工作专门机构向25个乡镇(街道)延伸。新政务中心、市民中心建成投用,“两集中、两到位”全面落实。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全年办结建议49件、提案134件,答复率达100%,满意率和办结率分别达到100%、99%。严肃查处违纪案件72件、75人。被授予四川省“推进依法行政先进市”称号。
崇州市2015年工作总体安排
2015年,崇州将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工作主基调,深入实施“七大行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实体经济,增强稳中求进支撑力
突出招商引资。工业招商引资要紧跟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服务业要坚持以高端旅游业为引领;农业要重点围绕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的项目上寻求突破。
抓好项目建设。坚持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扭住供地、开工、达产等关键节点,梳理整合现行优惠政策,深化政、企、校合作机制,加强闲置资源的清理与利用工作,强化能源保障。全年计划实施267个本级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245.2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年内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省级示范县”建设,抓好“协同创新走廊”建设工作,新增联合实验室2 个、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1个、培育省市著名商标3件。年内力争建立技术联盟 2个,技术交易登记额增长20%以上。
(二)加快转型步伐,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
全力推动工业加快升级。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程、大数据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三大工程”,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13%。
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壮大。围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六大领域,抓好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走廊建设,加快发展高端旅游业,推进三郎镇、街子古镇、元通古镇内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全年力争引进高端旅游项目2—3个,包装储备项目20 个。
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发展。积极创建“成都市现代农业创新驱动示范区”。全面完成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抓好“成新蒲”示范带崇州段和2条“一线一品”示范线建设。启动编制粮菜(食用菌)综合示范基地、古镇观光花果综合示范基地和绿化苗木种植基地规划,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抓好智慧农业、高端种业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入实施扶贫攻坚,努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加快发展源动力
扎实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抢抓四川获批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契机,着力在提升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和财政支农资金股份量化、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探索实践、深化改革,努力在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登记颁证等方面形成统筹城乡新的亮点和特色。
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广PPP投融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实体经济和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加大民营经济政策扶持力度。
探索民生事项决策机制改革。推行民生项目竞争性申报制度,形成群众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工作机制。深化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建立“一格一员、综合履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乡镇社会协商民主机制。
(四)打造宜居城市,增强城市品质吸引力
夯实生态本底。以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为契机,力争年底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
强化环境治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桤木河水污染治理项目,加快农村生活污水PPP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开展李家岩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大气雾霾治理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全市道路,持续推进4G基站和WLAN(无线局域网)热点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民政、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城管五大应用项目建设,年底实现试运行;启动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和智慧公共安全体系等智慧应用建设。
细化城市管理。加强城区环卫保洁工作,推进路灯照明设施智能化改造,建立户外广告规范设置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园林绿化管护市场化路子。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治理、百村容貌整治试点等重点工作。
(五)深化城乡统筹,增强新型城镇化推动力
紧抓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以“独立成市”的理念谋划新一轮城乡建设,以良好的城乡形象和完善的城镇功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精心组织规划编制。修编10个乡镇、旧城片区、重庆路沿线乡村规划、北部片区旅游度假区、李家岩水库移民安置和怀远古镇打造等各类专业专项规划管理。启动地下管线普查,推进城镇空间三维系统和地下综合管网系统建设。
突出抓好“三大新城”建设。南部新城完成7条道路、路灯、绿化、交安等基础设施。启动滨江新城琴鹤大桥及崇州西连接线建设。羊马新城规划区内2个道路建设项目完成部分路基施工,2个安置区全面开建。完成 “百镇试点”桤泉镇、7个特色镇和一般场镇的建设、改造任务。
加快美丽新村建设。完成3—5个川西林盘群整治打造,启动50个新村聚居点、40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启动白头镇、集贤乡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片建设,打造100平方公里“川西坝子·水韵田园”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区。完成20个涉农社区、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1+23”、“1+21”标准化配置,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
(六)坚持民生优先,增强共建和谐向心力
持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各项制度,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服务,实现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巩固社保扩面征缴成果,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400套目标;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教育“四化”建设,健全医疗多渠道补偿机制,实施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综合关怀扶助机制,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高质量举办中国·成都第六届自行车车迷健身节暨第四届公路自行车国际精英赛等体育活动,全力备战成都市第十三届运动会。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深化“法治大讲堂”的“7+3”计划和“法律七进”活动,全力推进“六五”普法。开展链条式“依法治信”工作,健全动态排查机制,健全“大调解”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成都市“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努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社会消防设施覆盖率,不断强化公共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巩固和发展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