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江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获悉,落户江安的四川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已于今年1月正式投运。该项目年发电量预计为2亿度,产值1.8亿元。“企业不仅解决了15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大量需求农林废弃材料,全县村民每年将获益7000万元以上。”园区管委会有关人员告诉记者。
企业:生物质发电“变废为宝”
3月30日,记者在发电厂现场看到,收购来的木屑、树皮、竹、秸秆等2000多吨生物质发电原料堆得像小山一样。工人们此时正在切割材料,传输带在有序运转,将秸秆、树皮等碎屑源源不断地送进发电车间。在控制室,几名技术人员仔细查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技术参数,不时用对讲机与其他部门交流。
该项目由宜宾琦丰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约150亩。据该公司负责人吕杰介绍,今年首季度,他们的发电量为4000多万度,预计全年发电量为2亿度,产值达1.8亿元。“我们同时产出40万吨/年蒸汽,可以辅助工业园区企业建设,每年燃烧农林废弃物约29万吨,可节省1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0吨,减少碳排放量18万吨。”吕杰说。
吕杰是浙江人,他在株洲、嘉兴已经建起了两个同样的项目。吕杰说,公司看中的是江安条件优越的园区、配套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丰富的竹资源。和生物质发电项目仅隔一条公路的天竹纸业,每年需要60万吨以上竹原料,而他们不需要的竹节、竹屑等,恰恰是生物质发电项目所需要的原料。“每年我们所需的原材料就在7000万元以上,绝大部分原料将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个项目就是‘变废为宝’,将掀起一场新的‘能源革命’。”吕杰说,目前,全国已经有上百家这样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但是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他们是四川的第一家。“目前,我们正规划在宜宾范围内再建2—3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吕杰告诉记者,在保障原材料供应上,除了江安县的大力支持外,他们将和宜宾市林科院合作,建2万亩的竹子基地,还将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江安县村民致富。“竹子的种苗、栽种、维护都由我们负责,收购也是上门服务。村民就在家门口卖竹子,也可以到我们的基地砍伐竹子赚取劳务费。”
在吕杰的心目中,还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企业投产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将在深圳、天津、上海的碳交所开展碳交易。在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形象的同时,为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部门:全力保障企业原材料供应
据江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人员介绍,该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利用秸秆、稻草、蔗渣、木糠等植物直接燃烧或发酵成沼气后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水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利用CFB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技术向电网供电的同时,还可以向园区内企业供热,能直接解决150多个就业岗位,间接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宜宾琦丰绿色能源项目主要是将宜宾地区富余产出的酒糟,四川天竹产出的竹屑、竹渣,浅丘地带农民废弃的麦杆、稻草用来燃烧发电,燃烧后的草木灰将免费赠送给农民作为肥料使用,拉动本地农业经济发展,以农业带动工业,工业辅佐农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项目投产后,每天需要800吨左右的原材料。最近,江安县召集所有乡镇的负责人,专门研究了该项目的原材料保障问题。“全县将配合企业到乡镇的村组动员有条件的村民种植竹子,同时积极提供农林废弃材料给企业。我们协助企业联系技术单位,帮助企业协调土地,全力保障企业发电所需材料。” 江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人员说。
村民:期待企业带动致富
在江安县桐梓镇金家滩村,不少村民已经行动起来,在自家土地和荒山上种起了竹子。“我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土地闲置无人耕种。听到宣传种植黄竹,由企业提供种苗和管理费用,甚至连采伐都不需要我们出劳,不用出工出力就能坐享分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今年我流转了土地6亩左右。在外务工也能享受到闲置土地带来的收益。”金家滩村老房子组村民周义凯说,他十分期待企业带动大家致富。
据金家滩村党支部书记万洪介绍,老房子组荒地较多,农民大部分在外打工,和发电厂签订合作协议,种植黄竹是荒山利用促农增收。首批流转土地300余亩,农民通过自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前3年公司保证每亩不低于220元的收益,三年后农民以入股的土地多少和企业的利润分红,专业合作社一切运作均有农民自己负责,村一级只做好服务工作。
桐梓镇副镇长唐正云告诉记者,金家滩村较为偏僻,农民多为外出打工,家里土地闲置撂荒,该镇抓住生物质发电原材料供应较大这一契机,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产业,倡导农民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不主张良田和熟地,积极宣传引导种植黄竹,通过召开会议走村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搞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促使全镇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