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 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1月6日,在京举行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透出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之成为我国“第四主粮”。四川作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鲜薯产量第一大省,该产业基础如何?特色有哪些?发展重点何在?能否抓住机遇成为未来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强省?
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四川省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马铃薯产业作为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该省不仅有省级政府马铃薯产业5年发展规划,各主产区政府也有相应规划和发展意见,出台了不少扶持马铃薯产业的优惠政策。该省依托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国际马铃薯中心、川农大等科研单位,实施了马铃薯良种繁育、标准化栽培、种植示范园区建设、种薯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机械化生产技术、贮藏技术、加工技术、专门人才培育、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等一系列项目。四川省不仅建立了马铃薯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团队,还有一批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岗位专家。10多年来,通过政府推动、项目带动和科技支撑,四川马铃薯产业形成发展合力,为打造“马铃薯产业强省”夯实了基础。
四川马铃薯主产区包括凉山州、甘孜州、阿坝等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区域,普遍只种一季;四川平原丘陵区、盆周山区及河谷地带则种两季。从2004年开始,四川示范推广冬马铃薯。目前,泸州、宜宾、自贡、内江、广安、达州、巴中、成都、资阳、遂宁及凉山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四川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500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210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全省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520亿元以上,为全省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30元以上。
优良品种较多
精深加工起步
近年来,四川省先后审定推广了“川芋12”“川芋117”“川凉薯1号”“川凉薯5号”“合作88”“桂农薯1号”等多个自主选育的马铃薯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均具有结薯早、产量高、脱毒、抗晚疫病、淀粉含量高、还原糖低、大中薯率高、不与三大主粮和油菜抢水争地等优良特性,且春季、冬季宜栽薯种搭配齐全,还有加工专用型新品种。
在马铃薯加工方面,四川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从精制淀粉、粉条、特色方便小食品到甘薯全营养粉及其系列应用产品的产业化加工体系,加工产品和成套加工设备还成功走出了国门。该省还培育出四川光友薯业、西昌必喜食品、四川玖玖爱食品等主打薯类精深加工的知名企业和终端产品品牌。仅凉山州目前就有11家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15个大型加工厂,119个中小型加工厂,年加工鲜薯能力100万吨以上,年产马铃薯淀粉16万吨;该州还取得了“凉山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明确发展目标着重点
打造马铃薯产业强省
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四川建成“马铃薯产业强省”,在全国保持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实现加工前三。今后,该省在继续落实既定规划、政策的同时将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在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充当主力。
——抓科技创新,突出技术集成。组建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基础苗供应中心,对全省马铃薯脱毒基础苗实行统一供给,从源头上把好脱毒种薯质量关。对马铃薯基础苗、原种、生产用种等实行合格证及条形码管理,建立健全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
——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平。在发展马铃薯淀粉、全粉、粉丝粉条的基础上研发更多马铃薯休闲食品;依托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马铃薯乳酸钙、环状糊精、生物胶等深加工产品;实现废渣利用,清洁生产。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一盘棋”上建立马铃薯产业“种—加—销”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大批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济实体,带动各地和全省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本报记者 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