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参加两会的四川团代表讨论时认为,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要办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家庭农场,首先要留住有见识、懂科学的人才,支持农业人才创业领办农场的扶持政策要跟上。
“在我们村80、90后的年轻人都不说了,像我这样40多岁的人都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人50岁以上占九成,有见识、知道利用科学务农的‘能人’都出去了,‘家庭农场’谁来领办?”谈起新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仍有疑惑。
距城镇不到2公里的马丘村,是四川典型的山区农业村。近年来,村上虽然办起了蔬菜合作社,但现代农业依然发展缓慢。究其原因,陈燕认为,村里缺“能人”占很大因素。“现在国家农村政策这么好,但实施起来,有难度。”她说,全村一千多人,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了,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口,很多出力气的活干不了,观念跟不上、一些新政策实施起来很难。
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000万人。近年来,造成大量土地“撂荒”。宜宾学院教授魏琴代表,今年准备将土地“撂荒”问题形成建议。“根据我调研的一些基层干部透露,目前耕种的土地不足集体农耕时的三成。”魏琴说,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没有耕种的压力,加上外出务工潮,直接冲击着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
“只有外出务工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在农村也有搞头,才会愿意回来。”陈燕认为必须要想办法吸引高素质、有技能的农民回乡,参与农村建设。而魏琴认为,必须加强监管惩处力度,在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提倡依法种地的同时,对承包土地出现撂荒的农民,采取托人代种、要求主动配合土地流转等,并给予一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