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链式”农业创新5年增效600亿元
科技日报讯 (记者盛利)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会上获悉,5年来,该工程已开发农业新产品370余项、选育新品种100余个,催生简阳大耳羊、直投式乳酸菌泡菜、食用菌咀嚼片等一批如今耳熟能详的四川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带动全省新增经济效益600亿元。
2009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以“围绕产业链、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为主旨,聚焦优势特色农业技术需求,协同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攻关。
通过“工业理念抓农业”,“面向产业需求、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项目组织形式,首席专家与主持单位“双负责制”等先进管理模式,工程在四川农业创新领域首次突破了学科、单位、区域和传统农业范畴,实现了多农业领域中全产业链条配置项目、人才、基地、平台等科技资源。
5年来,工程先后在生猪、食用菌、丝绸、泡菜等19个农业产业链领域,聚集省内外优势产学研单位100余家、科技人员1700余人,搭建创新转化平台30多个,撬动企业投入51亿元,同步推进农业、食品加工、物流等产向集群发展。在工程带动下,蛋鸡、水产等四川传统农业产业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泡菜、山羊、食药用菌等优势产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带动四川农业、食品工业等新增经济效益600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962元。
同时,通过强化从科研到产业、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科技攻关整体推进,工程一方面通过产学研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特派工作站等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一方面探索产学研协同、科技人员激励、成果转化和助农增收等机制,使四川农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先后选育农业新品种100余个,开发新产品370余项,示范新工艺30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