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0日,我市吹响了灾后重建的号角。
号角声声催人急,披星戴月重建忙。一年来,尤其是去年11月中旬以来,芦山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把产业重建作为重大民生事项,始终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当前,芦山产业集中区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产业培育发展提质增效、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实现突破、要素保障得到加强。
产业振兴,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在重建中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总结提炼重建经验,产业恢复重建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5平方公里上
腾起产业发展新希望
芦山县产业集中区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一期建设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总投资13亿元,实施道路建设、管网工程、标准厂房、物流园区、生态修复治理等8大类32个项目,已经全面开工。
目前,园区基本形成以南北主干道、圈层道路东西主干道为骨架的东区小环线。今年底前,东区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全部建成投运,西区基础设施全面启动。拟在2015年7月20日前,基本形成东西主干道、川西路、省道210线、南北主干道为主骨架的园区大环线,2016年前,基本完成整个园区建设任务。
“三产联动”的
一次创新生动实践
7月,盛夏时节。位于芦山县城北部的产业集中区一派机声隆隆、马达轰鸣的景象。经历了半年建设周期,来自德阳市的琪雅服装项目即将于7月20日正式投产。
“这几天已经有100多个用工意向。”虽然已过中午,但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骆燕梅依然守在岗位上,因为随时都可能有应聘者前来咨询、报名。
不仅如此,骆燕梅告诉记者,目前已有超过200名工人上岗操作。
据悉,琪雅服装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西服、西裤、衬衫、休闲服200万件套的规模,预计产值5亿元,上缴税收60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1200人以上。
琪雅制衣即将先行投产并不是一枝独秀。产业集中区签约的其他八家入驻企业也正抓紧施工建设,预计今年底前将全部建成投产。
这是芦山产业集中发展不曾有过的火热场面。
产业振兴,规划先行。为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园区建设,江苏规划设计院立足芦山县情,历时一个月整体规划园区。省经信委18名专家结合芦山实际,为芦山产业发展方向“把脉”定位。
“按照立足现实、提升提质、着眼未来、高质高效的总体要求,遵循绿色低碳,适度超前、产业高端、产城一体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医药、汽车配件等五个远离负面清单的产业。”这是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确定的发展思路。
“园区位于芦山县城北郊。发展园区,要依托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效互动。”芦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海笑表示。
在产业发展振兴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构筑与农业现代化三产相融的和谐格局,这是芦山县的一次理念创新,也是一次深化改革的勇敢尝试。
“筑巢引凤”
建高水平示范园区
目前新引进签约落户9家企业,总投资17.3亿元,估算建成投产值48.6亿元。解决就业4500人。今年年内力争引进3到5家企业落户园区。
为盘活园区资产,改善园区投资环境,产业集中区已成立开发公司,引进社会资本投融资。
下一步,产业集中区将继续按照规划设计强力推进。同时借鉴其他园区管理经验,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园区。
“建成灾后重建高水平示范产业园区,产城一体现代化生态型产业新城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的发展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