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四川10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寻突破口
2014
05/29
11:43

新希望[-1.04% 资金 研报]、通威股份[-0.34% 资金 研报]不仅是四川科创饲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其受益者。据四川科创饲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已经转化了6项科研成果,如高效猪饲料配制技术已在新希望集团应用;合成氨基酸在淡水鱼中的应用也在通威集团取得了成效。

还有不少难题待解

不过,对于大多数产业技术研究院来说,研究经费缺乏仍然是个大问题。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谢天坦言,目前他们仅剩下29万元的研发经费,已经到了“等米下锅”的时候了。

谢天说, 目前正在建设中试基地,将探索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五位一体”功能,“希望科技厅制定一套专门针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政策给以支持。”

另外一个问题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四川省科建煤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虽然有注册资本2850万元,在10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是最多的。但四川煤炭产业投资集团的出资就占了2000万元。“这有点像四川煤炭产业投资集团的一个下属单位。”有专家认为,这样的体制机制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民办”性质有些不相吻合。

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现行的管理体制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定位有矛盾。产业技术研究院定位于民办非企业,而现行的管理体制又在科技局的领导下开展业务,这样,政府给产业技术研究院往往下达了不少的刚性任务,分散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发精力。

这位负责人建议,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发成果更多地应用于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收入,以弥补其研发经费的不足。事实上,“民办非企业”模式中的“非企业”,并不完全适用于有些民办非企业。“我们曾在全国公开招聘院长,但由于这一原因无人接招。”“我们希望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方面有所作为,如目前我们对成都天府生命科技院中的多家企业进行孵化,但其中盈利模式不清晰。”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

体制机制需再创新

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现有政策规定,国有企业对民办非企业机构的投资不得超过所投民办非企业注册资本金的1/3,这一规定制约了国有企业对民办非企业机构的投资。

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建议对不同类别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分类管理。而生猪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建议,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发成果由政府采购。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王小刚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要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法人地位;二是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如果运行体制、机制照旧,那就失去了意义;三是对产业技术研究院不能搞“一刀切”,要进行分类管理。从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来看,模式各异,既有典型的“民办非企业”模式的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又有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牵头的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四川虹电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应该紧紧围绕生产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难题进行研发,如产业技术研究院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否为缓解成都的交通拥堵问题出力。”王小刚表示。“在研究经费的来源上,不能仅靠政府,要激发自身是活力。”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说,不能仅仅依靠科技厅等政府机构的资金注入,还得走多元化融资之路,甚至可以引行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建议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及基础设实施建设力度,还要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为全行业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