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支撑成都经济长远发展后劲
2014
05/16
11:55

原标题:新兴产业创业成都,有前途

国家蓝图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路径

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未来,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升到战略高度来重视,抓紧培育建筑工业、轨道交通和移动互联网等一批代表未来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板块,增强支撑成都经济长远发展的后劲。

———2014·4·14

全市经济工作专题会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成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做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挖掘经济增长动能。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都着眼未来,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升到战略高度来重视,抓紧培育建筑工业、轨道交通和移动互联网等一批代表未来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板块,增强支撑成都经济长远发展的后劲。成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又将走向何方?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相当实力,将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建筑工业

部件统一生产

建房子就像“搭积木”

产业亮点———从设计研发到标准化部件生产再到组装集成,是一条附加值极高的产业链。有机构为成都估算,建筑工业化相关产业在成都可迅速形成超过千亿的产值

政策支撑———目前,成都正在研究启动建筑工业化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成都建工集团也正在推进建筑工业化基地项目

现代化的工厂车间里,由电脑设计后再统一生产的楼板、墙板、楼梯甚至阳台,接连不断地在标准生产线上下线,之后被运进城里的建筑工地,像搭积木一样修建起一栋栋高楼大厦。这个场景,就是成都即将大规模出现的建筑工业化情景。

目前,成都青白江区已经与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签约,拟投资15亿元在青白江建设年产值约40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园,专门生产这种标准化的建筑“零部件”。而成都市建委,也正研究启动建筑工业化地方标准的编制,建筑工业化即将成为成都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资15亿 绿色建筑产业园启动

3月31日,青白江区政府与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在天府新城会议中心举行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正式引入青白江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所谓绿色建筑产业,其实正是奔着建筑工业化而来。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总裁誾军在签约仪式上介绍,该项目投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远大住工绿色建筑制造工厂、绿色建筑研发展示中心、成套住宅部品配套中心、装备制造中心等。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用地约300亩,建设年产值约40亿元、年税收不低于6000万元的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达到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青白江区作为2013年成功获批的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全省唯一获批的节能建材示范基地。如今,青白江已提出大力发展新型节能建材,加快推进西部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的绿色建材和住宅产业化基地,并制定完成《节能建材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计划到2016年,投产绿色建筑项目35个,亿元以上企业3家,5亿元以上企业3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

建筑工业化列入今年建筑业改革重点

建筑能耗、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称社会三大能耗,而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建筑的一种方式。”成都市建委主任张正红今年初曾表示,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简单理解,就是有些建筑结构先集中做好,再运到施工现场快速安装。

“比如我们在二环路建设中,已经用到了。”张正红说,二环快速路之所以能一年建成,就是因为很多预制板在路面施工时已经在外地按标准化同步制作了,等桩基做好就可以直接运来安装,大大提高建设速度和质量。如今,建筑工业化已成为2014年成都建筑行业的改革重点之一。

根据有关资料的测算,目前劳动力成本已占到建筑成本的30%以上,而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可使工期缩短三分之二,人力成本占比可控制到15%以内。同时,全面工业化使建筑垃圾减少近80%,现场施工产生的扬尘、噪音、污水也将大幅减少。此外,装配式住宅可以取消“抹灰”,减少了空鼓、开裂等情况。

从建筑产业发展来看,从设计研发到标准化部件生产再到组装集成,是一条附加值极高的产业链。有研究机构为成都估算:按照国内其他城市在建筑工业化初期的发展模式估算,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10%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建筑工业化相关产业在成都可迅速形成超过千亿的产值。

目前,成都正在研究启动建筑工业化地方标准的编制,建筑工业化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实现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业

3年内收入超500亿

产业亮点———成都地铁列车成都造、新津有轨电车上半年即将下线、成都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也已启动、……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使得每一位成都市民悄然受益

区域优势———成都既面临现实的交通出行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也拥有较好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同时具备很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成都地铁列车成都造、新津有轨电车上半年即将下线、成都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也已启动、中铁产业园也已入驻40多家企业……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迅速发展,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在成都国计民生当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到2017年,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40亿元,全产业链收入超过500亿元,城轨车辆产能达到1000辆。

有轨电车上半年下线

去年3月,龙泉驿区的成都地铁洪柳车辆段,首列“成都造”地铁正式下线,列车运行平稳、安静,而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线的10列车都由成都南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制造,这列车的下线意味着成都地铁由南车“青岛造”变为南车“成都造”,轨道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使得每一位成都市民悄然受益。

中国南车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具备铁路机车车辆、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研发制造实力、产品水平、经营规模已达到世界领先。为何选择成都?成都是拥有超千万人口、经济总量迈过9000亿元台阶的特大中心城市,既面临现实的交通出行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也拥有较好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同时具备很强的辐射带动能力,这就是中国南车选择成都的重要原因。

与中国南车类似,位于新津的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轨道交通中的弄潮儿。就在上月初,中铁二院与新筑路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工程建设、高新科技产业特别是轨道交通等领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具备更强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记者了解到,在中铁二院的技术支持下,新筑路桥研发的有轨电车今年上半年即将下线,该电车时速20公里,载客量达到300人,其中应用到成都的电车可能会采用德国技术。

中铁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40多家

金牛区历来拥有“铁半城”之称。如今,全球首个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与服务的高端平台———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中铁产业园)已成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龙头之一。项目定位为世界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截至目前,中铁产业园已签约入驻的企业或机构达40多家,物业销售面积约13万平方米,销售总收入约6亿元。

市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交通先行”战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从轨道交通来看,作为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的轨道交通,2013年加快建设,充分发挥运能,提高服务水平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全市轨道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49.38公里,较上年增长25.1%;同时新增地铁站点7个,地铁车辆12列,截至2013年年末,成都市已开通的轨道交通配属地铁车辆达到52列。2013年全市地铁完成客运量2.42亿人,增长1.35倍,地铁客运量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6.9%上升到12.9%,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市民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便利。

成都目前已制定完成2014至2017年的《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实施计划》和《成都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针对轨道交通产业,到2017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40亿元,全产业链收入超过500亿元,城轨车辆产能达到1000辆。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