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会
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在全省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大局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县域全面小康的目标在全省全面小康的目标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报近日邀请专家学者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探讨。在他们看来,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切换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要求十分迫切。(2014-05-09四川日报)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四川是经济大省,全省有135个县(市),辖区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户籍人口占全省的70%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省50%以上。笔者认为,四川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跨越,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既是提质增效的过程,也是富民升位的过程,既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符合全省各族人民的期待。对于一个县(市)来说,县域经济发展好了,就夯实了发展基础,这对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正是所谓“郡县富,天下足”。因此,在四川的经济版图中,经济总量占比超一半的县域经济无疑是底部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去年12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正是如此,要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就必须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筑多点多极支撑的牢固基石。
事实证明,县域强,则底部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县域经济,必须抓住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譬如,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坚持以工业实体经济为主导,以园区建设为发展平台,以综合能源、机械制造、名优白酒、绿色产品、新兴产业、特色化工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支撑,大力培育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大集团、大企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成功路子。
应该说,宜宾县在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县域经济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无疑成为工业强县的示范县。各地要充份借鉴宜宾县成功经验,寻找发展差距,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底部基础,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速度,使县域经济成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前沿阵地。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笔者认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首先就要找准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要发展具有各地特色项目。近些年来,四川的县域经济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县域经济仍是全省发展的短板,在总体规模、结构层次上等方面与我国先进省市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果不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全省经济的发展不仅会站不稳、长不高,而且还会制约全省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影响着多极多点支撑发展战略的实施。
正因如此,全省各地要坚持和深化历届省委治蜀兴川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构筑多点多极支撑的牢固基石。(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