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在温江诞生已接近20年。1992年,成都台商投资区建立,1998年,投资区升为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成为西部唯一。目前,该产业园已经成为四川省、成都市重要的台商投资聚集区。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四川重要的台商投资聚集区,开发园现状如何?首次在成都举办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为西部台商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开发园。
扩大规模
台商纷纷增资扩能
煌盛管业,台商占股25%,属大陆与台湾合资企业,先期投资4000万,如今追加投资1.8亿,二、三期项目同时开工;增加了6条生产线,属目前全亚洲最大的钢塑复合管道生产线正在调试中。“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5个亿。”煌盛管业公司总经理巫志国表示。
安德鲁森,台湾独资烘焙企业,2005年进驻成都市场,自2009年8月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后,其大陆总部从厦门迁往成都。目前,成都地区开店的总数已经达到106家。“今年计划投资2.5个亿,再建两条生产线。”该公司品牌总监沙虹对于安德鲁森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安德鲁森将以成都为基地辐射整个大西南。
像煌盛管业与安德鲁森这样纷纷增资扩股的企业在园区内还有很多。落户园区的康师傅顶津食品将在原有6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投资3个亿增加8条生产线,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
对于台资企业规模扩张的原因,沙虹表示,主要看重的是四川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还有园区的优惠政策。
提档升级
挺进“千亿科技产业新城”
在园区内,记者感到处处涌动着活力,充斥着张力。对于园区内的台资企业,作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董春际如数家珍:目前,园区共有台资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国际国内知名台资企业有统一企业食品、康师傅顶津食品、安德鲁森、煌盛管业等。2010年,园区台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43亿元。
不过,“目前园区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受限成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董春际认为,目前园区发展陷入了一个瓶颈状态,原来以食品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面临升级换代,一些高能耗、产能低的产业将被逐步淘汰。“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以有限的资源换取最大的发展。”
“未来,园区产业发展将逐步向高端挺进。”董春际表示,经过1992年的第一次创业,到2004-2007年的第二次创业,再到今天的第三次创业,园区实现了腾飞。今后将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上有所突破。“下一个5年,园区以建设‘千亿科技产业新城’为目标,按照发展高端产业和迈向产业高端的要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努力构建科技产业新城。”
下个10年
台商投资将快速上升
对于目前台资企业在园区纷纷增资扩能,董春际分析道,台商在园区的投资已进入第二轮浪潮。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的到来,台企在西部特别是在成都的投资将呈快速上升趋势。
对此,董春际表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将抓住契机,赴台招商引资,园区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以吸引台商的到来。董春际表示,对于国家鼓励类产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先进技术型企业、现代商贸、服务业项目以及重大产业化项目,其工商税收关系在科技园、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可享受税收、建设规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园区将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并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技改贴息、新产品研发、孵化器建设、企业家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董春际表示,对投产快、投资大、技术含量高、产品关联度大的企业还将给予资金等扶持,并将重奖做大做强的企业。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这个历经20年风雨沧桑的园区,正以高端的姿态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