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成都市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委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以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交通先行、产业升级、立城优城、统筹城乡、全域开放这“五大兴市战略”为抓手,积极做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核心极”,努力当好“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奋力打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之年。
媒眼看成都
做强“多点多极支撑”的核心极
“去年9月底,成都市金堂县与德阳市中江县正式签署了共建工业发展区的实施协议,意味着成德工业园的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德阳市经信委总工程师米楷表示:成德工业园未来将成为深化成都、德阳合作的重要支撑点。
成德合作只是四川省试图以多个区域增长极带动四川下一轮跨越式发展而提出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最新案例。“此前成都已经与阿坝、资阳、雅安等地共建了多个工业园区,成为城市间项目引进、产业互动、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表示,成都充分发挥了“首位城市”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与周边城市的深入合作,逐步承担起支撑“多点多极”经济格局的重任。
成都担“首位城市”重任
2012年12月底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发展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其中,“多点”即是要做强市州经济梯队,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有一批市州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有一批市州超过1500亿元。“多极”则是要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实施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区域规划,培育“四大城市群”、发展“五大经济区”,形成支撑四川发展新的增长极。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四川省缩小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做大经济总量、走向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而成都怎样发挥“首位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头、引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则成为各界普遍关心的议题。目前,成都作为“首位城市”,其经济总量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根据四川省委的要求,实现“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关键在于,一是“首位城市”的领先发展;二是二三级城市和城市群的次级突破。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之年。2月24日至25日,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战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并绘就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四化一驱动”的深化改革路线图,力争在四川新一轮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首位城市”引领作用。
共建工业园区
成都与资阳率先共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四川第一例地级市以上跨区域合作的范例。其后,由成都引领的跨区域合作尝试进一步扩大到四川省内周边市州。成都陆续与阿坝、雅安、凉山等市州展开合作,共同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区。
成都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地区,在资本、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但面临着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短板制约。而资阳、雅安等地则属于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与成都具有高度的生产要素互补性。双方合作共建工业园区,一方面破解了成都作为“首位城市”发展空间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次级城市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共同做大做强了区域经济板块,促进了省域内“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格局的加速形成。
而成德工业园的发展模式正是“首位城市”与周边市州联动发展思路的进一步体现。据成都市经信委有关人士介绍,该工业园起步区为1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则为33平方公里。按产业分区布局,规划建设“成都消费电子配套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与成都市重点产业联动发展。两市将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机械、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进行配套联动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互补合作。该园区计划到2017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2020年建成为成都平原上一个重要的产业新城。
深化合作之路
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在引领、带动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方面,成都一直动作频频。除共建产业园区外,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模式也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和更高层面。
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八市建立了“1+7”区域合作格局,签署《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随后这一合作模式又进一步将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纳入其中,形成“8+3”区域合作模式。在该合作框架下,成都与各城市在规划、工业经济、政府采购、交通、教育、旅游、城市水源地保护、金融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依托“首位城市”所具备的各项资源优势,成都力图发挥作为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通过与周边市州形成多方位合作的模式,引领和带动周边市州的发展。
去年7月,在成都经开区生产的64辆“吉利全球鹰”首次通过四川省第一个水运开放口岸—泸州港,经上海港出口到欧洲国家,完成了川内港口出口整车的滚装运输首航。这是成都经开区与泸州港通过签署《区港联动物流协议》建立起两地联动合作的尝试,通过这一合作,实现泸州港与成都龙泉驿物流中心的无缝对接。
而在商业流通、医疗、教育资源共享等领域,成都已与周边市州展开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合作。“此外,在跨区域工商注册、税收征管、统计核算、融资担保等领域,成都也与周边城市进行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创新的尝试。”成都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
改革和发展并举
统筹城乡打造“升级版”
2013年3月,成都市公布《2013~2017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为新时期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路线图”:成都将以更宽视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深入推进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升级版”。
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为“国字号”试验区,成都的改革正在由浅入深,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构建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