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四川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旅集团”)获悉,该集团将深度推进股权多元化,拟引进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建银国际”)和云南城投(5.05, -0.10, -1.94%)(600239.SH)两个新股东,两家股东在川旅集团的持股比例合计可能超过30%。
云南城投1月22日曾公告,拟通过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参与川旅集团增资扩股,最终在川旅集团的持股比例可能在15%-20%之间。公告前的1月11日,四川省国资委[微博]核准四川省锦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川旅集团7.77%股权挂牌转让。而川旅集团另三家股东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发展”)、振兴基金、蜀祥投资均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建银国际拟持股比例与云南城投资相当,大致也在15%-20%之间。
两家股东的进入意味着川旅集团的股权多元化已经从“省内国资互相参股”走到了“引进省外国资”的时期,下一步,还计划“引进民资股东”。川旅集团控股股东四川发展相关负责人称,川旅集团的改革,只是四川国资改革的冰山一角。
四川发展三步走
四川发展的资本经营,大体经历了内部资源整合——内部多元化——外部多元化和证券化这三个阶段。
首先对划入的资产按照公司整体资本结构优化的原则,并按行业类别进行整合重组,按照合并同类项方式,并注入30亿元现金,改造形成旅游、医药、能源、矿业、有色、航空、物流7个板块的“6+2”(有色板块有两家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了行业整合,组建了股份公司,但人员未变、机制未变、效率提升不明显,还不足以吸引外部投资人进来。对此,四川发展的招数是,组建自己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运用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外部资金,投资自身需要改造的企业,全面实施“准外部”的多元化改造。截至目前,四川发展旗下产业基金募集了约200亿元,分别对“6+2”家股份公司中的5户企业进行了投资,其中1户已实现收益,年化超过100%。
在完成上述两个阶段性工作后,四川发展再开展外部多元化工作。对外部多元化,四川发展有一个见解,就是要按照先引进财务投资、再引进战略投资的步骤进行。对此,他们的解释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要在自身比较强的情况下进行,一方面可给合作方提供一定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公司股权的价位,增加公司资本的价值。因此,必须先从财务投资入手,制定财务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一段时间后再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四川发展的“6+2”户股份公司中,已有3户成功引进了真正的外部投资人。
破解政府“负债”
据记者了解,四川发展是在整合20余家省属国企资产的基础上,采取控股的营运与管控模式,由四川省政府出资组建的一家综合性投融资公司。四川发展一开始,是被市场和监管机构纳入“政府投融资平台”范围的,但在2011年,四川发展即被监管机构移出了政府投融资平台名单。
究其原因,据四川发展负责人介绍,是他们一开始就认定,单纯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负债扩张,不利于企业的风险防控。过高的资产负债,势必加大企业日常资金运转的压力,甚至会产生违约的风险,最终会增加政府负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他们把破解这一循环的筹码,早早放在了混合所有制上,寄希望于从盘活存量资产角度,大力实施多元化的股权融资,形成活力和竞争力,再通过证券化提升整体资产价值和流动性。
四川发展负责人介绍,公司一开始组建,就不是按照所谓的投融资平台来设计的。组建时确定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营运资本、整合产业,通过推动多元化和证券化,提升省属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益,增大省属国有资本的实力。
尽管布局初见成效,但在最终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判断上,四川发展仍然十分谨慎。“最困难的是引入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一定是非常挑剔的;最关键的也是这一步,否则就不叫真正的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四川发展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