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四优一推”加快经济转型
2013
02/26
17:30

随着对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化认识,尤其是当成都市成为试验区之后,上个世纪末成立的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在该市总体框架下,结合实际,先行先试,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三年之内即到2009年,达到城市化,农民变居民,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

所谓经济转型,就是在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的指导下,经济集约化,农民城市化,实现整个开发区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原先,开发区以“工业发展”为特色,而今,在都江堰市“三区一城”的战略规划中,该区确立了作为城市中心综合服务区和交通枢纽的自身定位,因此提出“四优一推”的新举措并努力实践着,奋斗着。

城乡统筹 蓄势待发

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系省级重点开发区,建于1992年,面积8.8平方公里,现有3村2社区,人口23321人(其中农民占26.6%)。

2007年上半年,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根据都江堰市“三区一城”战略规划迅速确立了开发区作为城市中心综合服务区和交通枢纽的自身定位,扶持区内重点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积极谋划和壮大区内第三产业,经过半年的努力,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均超额实现了时间和任务的双过半。从2005年全市目标考核的第十二名,到2006年全市目标考核极核圈层第一名,再到2007年上半年全市目标考核极核圈层第一名,经济开发区用数据证明了一切。

十大惠民行动的扎实开展、安置房建设的有效推进、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几级联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扎实推进……几项措施有效助推了开发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老百姓都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开发区在2007年初就将市上下达的为民办实事目标与开发区实际相结合,对全年为民办实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逐项分解落实,并与相关的处室和村、社区签订责任书,将任务明确到了处室,下达到了村、社区。

全面推进安置房建设。开发区把妥善解决开发区已征地未安置农民的住房问题的建设作为惠民利民的头等大事,摆到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截至2007年上半年,已开工建设的两个小区安置房约16.5万平方米推进顺利。滨河小区三期7.1万平方米主体已顺利竣工验收,正准备进入配套附属设施阶段;安顺小区主体即将在8月初竣工接受验收。安置房的分房方案正进入征求意见、确定初稿阶段,近期将同群众见面,并在公示后,按“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让600余户农民住上新居。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上半年,开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54人;实现滨河小区比较充分就业,动态消除区内零就业家庭;完成劳动引导性培训537人,再就业培训237人,农劳职业技能培训100人,区内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47人。

推进教育资助行动。为了改善区内教育条件,彻底改变老百姓读书难状况,目标正全面推进安顺小学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发区不断的争取和积极的努力,安顺小学被成都市列入标准化小学校进行建设。目前,安顺小学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已初步完成了红线图、平面图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近日已进场开工。开展阳光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16名,帮助他们圆了自己的读书梦,目前区内无1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

开展文化乐民行动。开展庆“五四”文艺比赛和“七一”歌咏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区内党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两个社区成立老龄协会,为区内老年朋友提供了更多的业余文体活动机会;建成翔凤社区、龙潭湾社区活动中心,活动中心面积90平方米以上,藏书1000册以上;为勤俭村、金江村、安顺村安置宽带,开通率达100%;在农民集中安置区安顺小区和滨河小区安排新建“农民健身工程”2个,计划在8月份小区安置房交付后开工建设。

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入社保成绩显著。作为都江堰市失地农民入社保试点乡镇,今年开发区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集体愿意,个人满意”的原则,采取“集体和个人交纳、政府补助”的办法,推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区内失地农民将首先尝到基本养老保险带来的“甜头”,为三年内全面实现城市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全区已完成农转非入社保817人。

遗留问题处置取得实效。半年来,党委、管委会为构建和谐开发区,树立诚信惠民、亲民利民的形象,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心系发展、情系民众,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在去年处置117件遗留问题的基础上,上半年又集中两个月协调机关40多名干部,积极协助村、社区两委处置遗留问题和百姓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共53件,为三年内基本处置完各类遗留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推进了区域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先行先试 四优一推

(一)做优品牌企业,增强发展后劲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改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联姻,增强银企合作、强强联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速区内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同时,对按规划保留的环保集约型的高科技集团企业,在做强做优中,让其围绕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要求,发展城市工业旅游,积极推进扬子江、新鹿药业、宁江等优势品牌企业的窗口宣传效应,工业旅游的科技推广效应。

(二)做优土地资源,推进城市化进程

1、加快灌温路改造搬迁进程,积极引导灌温路两侧企业向川苏工业园集中,为振兴区域经济提供发展的空间。下半年,待市上企业外迁政策出台后,我们将在灌温路整治指挥部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力量迅速启动二环路以内企业的搬迁,使整治工作有新的突破。

2、加大对闲置和存量土地的清理整治力度。一是通过土地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同时促进几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尽快动工建设,让土地价值尽快显现出来。二是积极与市土地储备中心配合,做好土地整理搬迁工作,通过土地整理,使存量土地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把土地资源变成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新的推进器。

(三)做优环境资源,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让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投资者的热土,民众安居的乐园。

2、加强对遗留问题的处置力度,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年底解决各类遗留问题达80%以上。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实施并完善信访代理员制度,强化巡逻网络与群防网络建设,年底创建成都市级平安单位,增强互动,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4、加快金江小区20万平方米安置房的启动建设进程,确保在9月底前开工。

(四)做优服务业资源,促进百姓就业增收

1、全面完成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性规划,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紧扣“三区一城”战略的实施,让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精品居家园和以交通枢纽为特色现代商贸园的发展思路深入人心,呈现新的发展势头。下半年将以两个安置小区群众的商铺之商业及业态打造为重点,增加百姓的收入。

2、加快和谐工业园区建设,加强百姓就业培训,提高百姓素质,在提高劳保服务质量,积极为有条件就业的民众提供就业岗位与机会的同时,通过设立“百姓创业基金”,鼓励百姓多种形式就业,开辟百姓就业快捷通道。

开发区党委书记鲁洪斌告诉笔者,四个做优是他们在新时期提出的新举措。通过上述四优,达到“一推”:即在2007年-2009年,逐年完成安顺村、勤俭村和金江村撤村并社区工作,最终在三年内率先在全市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为都江堰的“三区一城”和成都试验区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