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来,我国经济开发区走过了并不平坦的发展历程,面对新一轮发展与合作的竞争挑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如何让经济开发区成为时代的骄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如何从旧工业发展的粗放型经济老路,走上因势利导、整合资源、集约化的多元经济发展之路?这是摆在开发区面前的新课题。都江堰经济开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经济规律,走以创建一流现代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构建新型工业园、科技创业园、现代商贸园的发展之路,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城乡一体化的亮点和城市经济拓展的范例,为这个新课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范例解读模式。
安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融合发展
6月6日,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鲁洪斌兴致勃勃地把我们径直带到安顺小区。小区临江而建,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已经勾勒出一个现代化的住宅社区。这里将容纳500余户拆迁居民,并有4种户型可供选择。然而最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安置小区处在两个高档商业地产社区之间,占据着令很多城市居民羡慕的黄金口岸。
这正是开发区为拆迁户打的“如意算盘”。鲁洪斌说:“农民离开土地、融入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但是绝不能失地又失业,在这个黄金口岸建小区,他们可以很快实现自主创业。”
在安顺小区施工门口,树着一块大幅规划图,科学的规划、生动的描绘,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对小区的幸福生活产生无限畅想。开发区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晓明说:“开发区对所有的安置小区,都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特别是开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必须要成为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因此,都江堰经济开发区不仅是都江堰城市经济的增长极,更是农民变市民的直接中转站,开发区成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理念融合发展的典型载体。
但是,由于在长达八年的拆迁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太多的遗留问题,干群关系紧张。如此科学合理的集中规划、集中发展的理念,老百姓接受起来也变得十分困难。
2005年8月19日,开发区新的领导班子正式到位。鲁洪斌上任的第二天,就把班子成员分为两个小组,走遍了每一个村组。新官上任,在老百姓的责问和怀疑声里,他约法三章:一是坚决执行国家土地法和安置拆迁相关法规政策;二是一切工作围绕群众需要开展;三是一切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他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里讲了近2个小时,突然从人群里传来一句:“你饿了没有哦?先吃饭吧。”这样充满暖意的话让鲁洪斌意识到:坚冰开始融化了。
马上,从整顿机关干部作风开始的思想大转变战役打响了。20多个处室合并为8个;中层干部在村民代表选举下全面换血;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财务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建立从群众上访变为干部下访的机制;制定统一的安置政策、2万份通俗易懂的政策宣传资料下发到每家每户……
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在短短几个月里实现了政通人和。2006年3月,1500多名拆迁村民排队鼓掌欢迎安顺小区拆迁进场,这在困难重重的拆迁史上,实为罕见!鲁洪斌说:“拆迁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只要代表了百姓的心声,这就绝对不是难题。”截至目前,积极支持统建政策的村民达到了99%以上,只有2户还在犹豫,而开发区的目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必须要100%的群众满意。
“安置小区安置的是党心、民心,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开发区承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使命的扼腕之处。只要是始终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改革就能顺利推进,就能实现大发展,而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矛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也应该是在开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里最根本的原则和根本目的。”开发区党委一班人看得很深也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