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内江经开区将托管部分乡镇 涉及70平方公里
2013
02/26
15:24

近日,记者从内江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内江市正在开展一项重大的改革活动。内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将托管市中区部分乡镇(街道),涉及5个乡镇(街道办),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内江市委市政府已经就托管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经开区托管乡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十个工作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高位推进,并提出明确的时间、原则及要求。涉及乡镇街道的人财物已经冻结。

内江经开区是1992年7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现已建成15平方公里,其中西林新城区7平方公里,城西工业园区8平方公里。城西工业园是内江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的主战场,是全省规划的内江建特大城市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远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产业新城,城市新区”。

随着发展,内江经开区遇到体制不顺、授权不充分等制约,为着力解决这些突出矛盾,理顺责权管理关系,破解资金、土地、项目等要素制约,加快推进内江经开区建设“现代制造业功能区,产城一体示范区”的步伐,为内江奋力推进“三个加快”、争当川渝桥头堡、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考察借鉴先进市州经验的基础上,内江市部署对接经开区托管乡镇(街道)相关工作。

今年4月,内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伟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开区将在强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的突破,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和“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机构,切实做到“授权到位、责任明确、封闭管理、开放运行”。

记者在有关部门证实,内江经开区已经成立党工委、纪工委。党工委书记由新任内江市副市长田文平兼任。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是经开区向一级政府迈出坚实的一步。

开发区扩容催生的“托管”

所谓开发区托管,就是通过上级政府授权,将周边乡镇、街道或指定区域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交由开发区全面托管的一种管理模式。

随着产业布局迅速扩大,开发区土地空间开始受限。在原有规划范围无法突破的前提下,“托管”就成为开发区扩容的“无奈”之举。

开发区管委会通常是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并非一级政府,但又在行使政府的职能。尤其在“托管”扩容之后,受人员编制和管理权限等因素的制约,开发区的管理成了典型的“小马拉大车”。

开发区扩容之后如何更具活力?“政区合一”的探索能否成为开发区未来的通行模式?如何改变“小马拉大车”的行政难题?

使开发区成为一级政府、一个真正的行政区,可以化解“托管”模式的困境。

目前,在全国开发区托管的模式中,有两种:一种是不完全托管模式,村镇的行政区划依然在县(旗)区,而被托管者的部分事务转进开发区;一种是完全托管模式,这种模式多为“政区合一”模式,即行政区域和开发区合一,就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样既解决了开发区的土地扩容,也解决了开发区管理职能的转变。

从各地实际情况看,目前做得较好的是政区合一模式,政区合一模式中又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政区合一型,如北京中关村、山东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在这种模式下,开发区管委会与当地政府同一级别,同一套人马,政府机构是作为一个完整行政区域而设立,管委会主任是行政区最高领导,管委会其他成员既是行政机关各部门的行政人员,又是管委会的管理人员,接受管委会和行政区政府的双重领导。

另一种是独立行政区型。这种类型的管理模式把开发区直接作为一个行政区,或者把行政区直接作为开发区来管理,如江苏苏州高新区既是产业开发区,又是苏州市的新城区,包括4个功能区,同时下辖一个镇和一个街道。其管理机构为新区管委会,下设18个直属机构,全面负责新区的管理和建设,行使一级政府的权力。

这两种“政区合一”的开发区模式,哪一种能真正成为体制创新的“模板”,能真正得到推广,各地在摸索中,期待着……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