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地利优势”,借力成渝经济区建设,到2020年泸州市将投入200亿元建经济开发区。届时,该园区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物流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翻开四川地图,“C”字形的泸州板块,恰如一只串接川滇黔渝的“扣环”。在这只盆地南边的“扣环”上,横向,宜泸渝高速、长江黄金水道沿线集聚产业带;纵向,川黔高速、隆叙铁路沿线聚集城镇群。一纵一横形成十字交叉,交叉点恰好是泸州城区和泸州港。
泸州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经四川省委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8月开始建设、管理。该开发区距泸州主城区仅两公里,紧邻长江黄金水道,拥有四川省唯一的国家水运二类开放口岸,同时年吞吐量100万标箱的大型集装箱码头,泸州火车站座落园区,毗邻泸州航空港。成自泸赤高速、川黔高速、川渝沿江高速等骨干交通线穿境而过。经济开发区由高坝罗汉临港产业园、鱼塘工业园和安宁物流园三大产业园区组成。充分发挥长江水运和港运物流优势,重点发展临港新兴产业。园区开发完成后将是泸州市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2011年,该经济开发园区招商项目完成协议引资24.64亿元,新增建成面积1090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7亿元,入驻企业投入9.3517亿元,新增培育规模企业4个。截止2011底,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5.9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57户,年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18户。园区销售收入达到202.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56.1亿元。
预计到2020年,该经济开发园区开发面积将达到24.45平方公里,累计将完成投资200亿元;规模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70户,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35户;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物流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