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南充港是四川省“四江六港”发展战略和西部综合交通次级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嘉顺、仪陇、阆中、南部和蓬安等5个港区,拥有8个货运作业区、3个旅游客运作业区,75个泊位,将嘉陵江最美的298公里南充水域串联成为一条“绿色水上高速公路”,为川北地区出入长江开辟水上黄金通道。作为南充港重要作业区之一的都京作业区是嘉陵江沿线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货运码头,是嘉陵江流域最大的集装箱码头。都京作业区一期工程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2337万元,建成4个500吨级(中远期兼顾1000吨级)泊位,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28万标箱,设计吞吐量件杂货100万吨/年,设计代表船型为500吨级船舶,兼靠1000吨级船舶,是以内外贸集装箱、能源、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运输服务为主,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协调发展的西部现代化综合港口。
南充市是川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正以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打造成渝北部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构建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建设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石油化工、机械汽配、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紧紧围绕“嘉陵江绿色通道”进行布局调整,水上运输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南充都京作业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将有力支撑南充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构建以水运为特色优势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凸显南充在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南充区域核心竞争力。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龙头”位置,加快水运发展是四川改变内陆区域劣势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交通运输、水运系统抢抓机遇,统筹兼顾、攻坚克难,加快水运大通道、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发展,内河水运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四江六港”水运主通道和重要港口建设正在全面加快实施。长江宜宾以下实现1000吨级船舶昼夜通航;嘉陵江四川段规划的13级航电枢纽已建成12级,渠化四级航道356公里;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航电枢纽项目已于2012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正按照省政府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渠江广安四九滩至丹溪口航道整治和富流滩船闸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力争2014年建成。泸州港已建设发展成为铁公水联运的百万标箱大港;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运,具备50万标箱吞吐能力;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一期工程已形成15万标箱吞吐能力;南充港都京作业区一期工程已形成28万标箱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广元港等港口重点作业区建设正加快推进。目前,全省水运重点发展的“六港”除乐山港外已全部有集装箱码头建成或在建,全省港口集装箱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233万标箱,吞吐能力突破193万标箱。
当前,加快发展长江等内河水运和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沿江各省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工作力度、投资强度都将进一步加大,再加上国家优先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政策、规划的深入实施,四川水运振兴发展的机遇凸显,势头大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四川水运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重振四川水运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和投资为总抓手,全面加快“四江六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水路交通运输,全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全面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出更大贡献。到2017年,基本建成四条高等级水运主通道和两大港口群,基本形成以泸州、宜宾、乐山、广安、南充、广元重要港口为枢纽,以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航运体系,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内河水运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服务四川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增强,四川水运跨越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为重振四川水运、建设长江上游港口大省和西部水运强省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