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同城化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两地共建工业园确定落户中江。6月30日,在中江县召开的成都—德阳深化区域合作座谈会上,两市、两县(中江、金堂)再次深入交换了合作意向,就在中江共建成德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达成初步意见。
这项战略合作酝酿了近三个月。经过全面对接,双方结合中江产业特点和成都实际情况,商定在中江共建工业园区,全面加强区域合作,并将把中江打造成为深化两市合作的重要支点。
2011年中江地区生产总值199亿元,位居全省181个县(市、区)第27位,在全省138个县域经济中排第7位。2012年中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增长21.8%,增速位居全省59个扩权县第一位。“经济快速发展使中江驶入了四川县域经济增长快车道,财富创造效率明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中江正由一个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说。
A 雄关漫道的工业发展之路
工业曾是中江最薄弱的环节,翻开中江县工业发展史,这轴长卷里书写着四个字——惊天巨变。
中江工业起步较晚,1949年至1978年期间,中江工业主要以棉纺、烟草和粮油加工的手工业为主,从业人员不多,企业规模不大,均是家庭手工小作坊,劳动效率低。1978年中江氮肥厂建成投产,是中江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志,机械化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
上世纪80年代,中江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当时的工业布局,发展规模偏小、特色品位不高、支撑能力不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是乡镇工业的弊病。
2005年4月,中江设立工业集中发展区,中江工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特色农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第三产业活县,对外开放兴县”是当时中江的发展思路,从思路中可见仍把农业放在发展首位。
但中江的人力成本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得众多工业企业入驻集中发展区。这一年,中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拉动全县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工业正成为这个农业大县新的增长极。
从2005年开始,短短几年时间,对于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只是转瞬之间,然而,对于中江工业经济来说,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中江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09年,中江县委、县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把工业放在首位优先发展。在“工业强县”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江工业经济飞速发展,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34.1亿元,是1978年0.56亿元的近600倍;全县工业增加值84.2亿元,是1978年不足0.5亿元的近200倍;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153户。
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带动着中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30年前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中江工业经济,如今已成为建设四川丘区强县的“顶梁柱”。
B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2012年6月5日,四川中江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中江工业迈入了高速前进的快车道;2012年底,成巴高速公路通车,让中江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中江工业之路由此驶入“高速时代”。
不过短短几年,中江的区位优势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江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春天悄然到来,工业已成为这个丘陵农业大县的第一产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引来“金凤”,中江县倾力打造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园区的道路、绿化、供电、供水、供气、排污网路等基础设施,健全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使园区各项功能更趋完善,增强了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中江县委、县政府不断夯实招商基础、创优招商方式,提高跟踪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江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来到这片热土,一批投资过亿元、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顺利落地——
中江经开区兴隆·辑庆工业园已与多家战略投资者达成合作意向,大批工业企业入驻。一个个新的项目大干快上,中江工业一路凯歌高奏,捷报频传。几年前,兴隆镇、辑庆镇只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而今的辑庆、兴隆工业新城已初具雏形,工厂林立、车流如潮,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小都市”气象……
炎炎七月,骄阳似火。在中江经开区内,随气温一路飙升的还有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热情:宏发电声、逢春制药、津铭家俱、江中源食品、涌德电子、博益磁材……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四川省星光钢构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园区的企业之一,以生产钢结构构件为主要产品,今年预计产值可过亿元,“我们是从成都过来的投资者,这边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政府服务到位,同时公司的产品还可为园区建设服务,成都工厂也将逐步向中江转移。”总经理魏东兴奋地说道。
在中江经开区内,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只要企业需要,只要项目需要,只要经济发展环境需要,中江人就会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从省级经开区获批到兴隆·辑庆工业园的崛起,无不彰显了中江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的决心。
2012年,中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3亿元,跃居全省经济大县行列,实现了经济强县第一步战略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增长21.8%,增速位居全省59个扩权县第一位。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电子机械三大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170亿元,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4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85%、25%。
2013年,中江工业继续凯歌高进,全县工业化率预计达到39.5%,比2012年增长2.5个百分点。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中江经开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4.5%。截至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172户,比2012年净增20户,实现总产值120亿,同比增长23.5%。
这一系列数据见证了中江工业经济的重大突破,中江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华丽转身。
C 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促发展
建设四川丘区强县,是中江这几年来树立的新目标。
中江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将“工业强县”摆在突出位置、“农业固县”作为重要基础、“三产活县”作为内在活力、“开放兴县”作为重要动力,推动中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中江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心,两极,促统筹”发展战略,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发展壮大兴隆·辑庆、仓山两个经济增长极,形成竞相发展、梯次突破态势;以重点乡镇为突破口,使其率先在工业化、城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实现突破,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加快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在工业化不断推进、城镇化不断扩张、市场化不断完善的今天,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但是能不能抓住机遇,这是另一个问题。”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说。中江紧紧抓住成巴高速公路、青白江物流港、成阿工业园建设有利契机,主动承接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一轮产业转移。
特别是近几年,中江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认真分析中江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源,强化推进工业强县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外资西进、东资西移、西部大开发、成都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历史机遇,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中江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009年,兴隆·辑庆工业园区成立,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主导产业为电缆线材、家居门业、新材料,力争到2015年打造为承载10万人口的工业新城。到2017年,兴隆·辑庆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突破320亿元,税收6亿元。中江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年起步、两年变样、三年见效、五年升级”的目标,将园区打造成为中江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构筑工业新城。
“十二五”时期,中江县将依托成巴高速公路和中(江)金(堂)快速通道,将兴隆·辑庆工业园建设打造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产能扩大、产品优质、产区规范的新型工业区和中江新的经济增长极。
成都经济发达、信息发达、优势产业突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对中江来说是一个好机会。努力打造投资洼地,承接成都产业梯度转移,是中江加快发展的契机。目前,中江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凭借人力资源和土地优势,正进行选择性承接。
四川津铭家俱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从成都转移到中江的企业,在这里,现代化的生产线产出的板式家具和成套家具,目标瞅准中高端家具市场。企业负责人曾勇认为,来到中江后,企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中江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工业园区非常重视,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很快都能够备全。今年我们公司招120名工人,两天时间报名的就达到200多人。”
未来,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规划的实施、中(江)金(堂)快速通道的顺利推进,都将为成德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中江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
D 融入成都经济圈 剑指“桥头堡”
为全面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惠民富民,金堂县与中江县就开展区域合作达成战略协议。
双方将全面深化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共享等方面的规划合作,共同打造福兴赵家、兴隆辑庆片区“两化互动”、“产城相融”示范样板;共同推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在对上争取、招商引资、产业互补、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互动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谋求集群发展。
双方也将共同推动合作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无缝对接两地交通路网、供排水管网、燃气管线,共同包装、争取中金快速通道项目,尽快构筑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要求的快速通道。
两地还建立了投融资平台、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合作事项协调推进机制。“规划将在兴隆·辑庆工业园区中划定10平方公里作为成德工业园区发展启动区,已有100多家企业和我们谈投资项目了。”中江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甘志说,“与规划启动配套的地方修建大型的城市综合体,配套的住房、学校、医院、商铺等一应俱全,打造一座工业新城。”
中江工业正处于爬坡上坎期,仅有高速公路是不够的。“高速公路只是一个地区的对外交通,不是经济通道,只有运乘一体的快速通道,才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走廊。”中江县县长彭勇说。
2011年开建的中(江)金(堂)快速通道,预计2014年底建成通车,将与成(都)金(堂)青(白江)快速通道相接,中江到成都只需1.5小时。这将是从中江到成都、到天府新区、到青白江物流港、到机场最便捷的免费通道。中金快速通道沿途串起中江10多个乡镇,将极大推动兴隆·辑庆工业园区的发展。
依托中金快速通道和成巴高速公路,兴隆·辑庆工业园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预计可承载400家生产型企业,100家商服型企业。“快速通道就像一条纽带,把中江和成都紧紧联系起来,便于中江快速承接成都产业转移,使中江作为德阳融入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圈‘桥头堡’的作用越发凸显。”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胸有成竹地说。
按照党的十八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德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根据县情特征和发展实际,中江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了“两年突破300亿,五年总量翻一番,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到2014年,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到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00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到2018年,与德阳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