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走进位于名山区的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但每一个忙碌的身影心中都同怀着一份惊喜:7月17日,在距离11岁生日还有31天之际,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提前收到了一份大礼——扩区并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
这是一份意料之中的惊喜。
这份惊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伴随着“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科学重建大幕的开启款款而来。于是,新的希望更加令人憧憬。
令人憧憬的除了那座被重新定位并正在崛起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之外,还有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国灾区恢复重建转型升级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蓝图变为现实,引领生态雅安实现永续发展,谱写出中国梦雅安新篇章!
【综述篇】
羽化成蝶 十年蓄力跑进发展的新时代
雅安是一座古城,2000年的历史幻化成生态天堂的旖旎;雅安工业园区是一座新城,10年的传奇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演绎。
历史不会忘记,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舞台上,2002年8月18日,四川雅安工业园区应运而生,拉开了雅安工业大发展、大跨越的帷幕。
历史更不会忘记,在“4·20”芦山强烈地震雅安灾区科学重建大幕正启之际,2013年7月17日,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并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铺展开了雅安灾后产业重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承载使命 负重前行写春秋
1.53万平方公里的雅安生态环境俱佳,资源丰富。但是,“地大物博”的雅安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石头、木头、水头“三头产业”所创造出的工业总产值长年游弋在全省21个市(州)的下游。工业,成了雅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板”。以至于在世人的心目中,形成了“雅安工业可有可无”的印象。
雅安工业怎么了?
几番观念冲撞,多方考察论证之后,2002年,“后进生”开始“赶考”。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向资源靠近,以工业园区突围”的思路,确定了工业是雅安“强市之基、实力之本、活力之源、富民之要”的地位,开始挖掘优势,发挥潜力,奋起直追。
2002年8月18日,承载着150余万人民“强工业、兴产业、树品牌”的希望,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挂牌成立。此时,距国务院批准的最早一批经济开发区已21周年,雅安显然是“赶了趟晚集”。
在雅安历任导航人的“火炬接力”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四川雅安工业园区迅速崛起。不仅成了雅安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窗口、产业集聚地、承接外来投资的主要载体,更成了雅安工业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这个被国家确认为四川省唯一的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建园10年来,先后被评为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给予中西部地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金融支持的省级开发区、全省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十二五”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等。其敢为天下先的创举、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可圈可点,演绎出了一个生态产业新城“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强势崛起的奇迹。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围绕着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率先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宏伟目标的雅安,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战略中,全力打造“生态极”,正在成渝经济区中“绿色崛起”。
而四川雅安工业园区,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雅安跻身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经济圈、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诸多机遇面前,把握生态根本,构建生态产业新城,也疾行在实现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统一的大道上,开拓出了城市绿色发展的新空间。
今年上半年,直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外部需求萎缩与内需增速放缓、“4·20”芦山强烈地震、特大洪涝灾害等重重困难,四川雅安工业园区仍实现工业总产值68.75亿元,是2004年园区企业投产之际的477倍之多,其纵向比较的数字令人咋舌。有人用“裂变的速度”来形容它。
提起四川雅安工业园区,不少的客商感叹:这是一个新兴疾速奔驰的园区,优质的产业、独特的区位与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为这片雄心勃勃的热土实现对速度的追求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真正成了一块客商争相抢滩的黄金地!
磨砺五载 铸就园区升级版
其实,早在四川雅安工业园区飞速崛起之时,高瞻远瞩的雅安决策者就已经认识到:规划面积小、土地存量不够、体制机制不适应等因素将会影响园区的发展。
基于此,2008年初,我市就及时向省发改委提出了开展扩区前期工作的申请,并获得批准。
为加强对扩区工作的领导,确保扩区和申报工作有效开展,根据二届市委第114次常委会和2010年第四次市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精神,2011年1月12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扩区工作。
在2011年9月27日召开的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站在时空发展的高度,市委书记徐孟加明确提出:“要把雅安工业园区扩展为雅安经济开发区,建成雅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特色样板新区,力争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全市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地竭力打造园区的“升级版”。
天道酬勤。五载孕育,终成正果。
2013年7月17日,在“4·20”芦山强烈地震雅安灾区科学重建大幕正启、四川雅安工业园区即将迎来第11岁生日之际,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并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
这一喜讯的到来,不仅给予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科学重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新家园的雅安人民巨大精神鼓舞,还铺展开了雅安灾后产业重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并更名的批复》,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后,面积由1.148平方公里扩展到22.1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19倍;主导产业定位为机械制造和新材料。
“毫无疑问,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这是园区和雅安工业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和转折点。既符合当前雅安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提升了园区的影响力,对科学重建产业支撑,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推动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市政府副秘书长、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慕涛表示,我市将切实加强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产业集聚度、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综合管理水平,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好开发区。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集中区、吸引投资的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展望篇】
乘势而上 冲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并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这不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且还是发展机遇、内涵、体制机制的丰富与拓展。
扩区更名后,园区的本质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市将如何建好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站在新的起点上,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的明天将会何去何从?就此,记者专访了慕涛。
紧抓转身机遇 实现跨越发展
记者:园区成功实现华丽的转身。扩区更名,对园区而言体制机制上有什么样的改变?
慕涛:扩区更名,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晶,是雅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
这标志着四川雅安工业园区由一个产业园区转变成了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管委会的职能将由单一的协调服务转为从事大服务和社会管理,职权隶属、管辖范围、工作重心等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企业办事不用再出开发区。
记者: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
慕涛: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推动开发区从要素投入向内生增长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功能分区、融合发展,成为一个产城一体的产业新城。
记者: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开发区发展?
慕涛:凡是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财税金融政策和投资优惠政策,省上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都适用于开发区。市委、市政府也会全面争取、落实工业发展支持政策,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向开发区企业倾斜,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动力。
记者:我市将如何抓好开发区的发展?
慕涛:我们将以更大决心谋求争先进位,以更大气魄培育特色产业,以更大手笔扮靓产业新城,以更大投入保障民计民生,以更大力度推进先试先行,以更大力气推进队伍建设,勇当争先发展的排头兵!
尤为重要的,是要以“七通一平”为重点,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产业园区的支撑能力,及时制订“天芦宝”飞地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为企业搬迁入驻做好准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
抢抓重建机遇 力争“国字号”
记者:《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重建专项规划》提出,要支持雅安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天芦宝”飞地产业园区和芦山特色产业集中区。升格为“国字号”对雅安有何意义?
慕涛:加快重建美好新家园,提升灾区发展“造血”能力。这是在更高的视野上考量雅安经济发展。
这是加快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实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的客观需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任务,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的重要举措,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实现藏区跨越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抓手,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记者: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是什么?
慕涛:重点依托雅安经济开发区现有的机械制造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基础,发挥资源和比较优势,与成渝经济区其他城市实现错位发展,打造全国灾区恢复重建转型升级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记者:请您给大家描绘一下雅安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的愿景。
慕涛: 由一个钢筋水泥建筑起来的厂房林立的园区,逐渐演变成一个宜居、易业、怡游、逸生活的生态城市综合体。鳞次栉比的高楼迅速拔地而起,入驻的企业厂房连接成片,创业大厦、星级酒店、学校、医院、客运站等配套设施,按照规划坐落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