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四川宁南打造世界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
2013
08/08
15:41

三年前,当四川凉山州宁南县为爱马仕系列产品提供高品质生丝时,宁南开始闯入世界“丝路”。日前,记者走进宁南,探寻古南丝绸之路上一个小驿站变身世界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的故事。

根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蚕桑业生产量和出口量佔全球逾80%。随东部桑蚕获利空间趋小,2006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包括宁南在内的7个四川市县入眩

好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宁南蚕桑资源优势。相较于广西茧粒雹蚕丝短和沿海省份蚕茧易内染形成夹花丝等问题,宁南茧粒匀称、茧色洁白,粒茧丝长可达1150米以上,成为生产高档生丝的首选原料。

2012年6月16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视察宁南,专门批示:“宁南的蚕桑是朝阳产业,要进一步做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要依託轻纺工业园,尽快完成技改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打造世界最优质的茧丝绸生产基地”。

事实上,在中国蚕桑业版图中,宁南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宁南县委书记张硕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宁南对栽桑养蚕始终坚持“热不赶、冷不砍、一心一意抓发展”的思路,并连续12年实现“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2012年宁南养蚕24万张,实现产茧22万担,蚕农收入3.5亿元。更重要的是,“东桑西移”过程中,宁南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引进现代农业生产理念、方式和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以栽桑为例,宁南探索出“6215”桑园套种模式,将传统的“田边地埂栽成线、荒坡斜地栽成片、房前屋后建小桑园”向田园成片桑发展,并按季套种经济作物。宁南县景星乡党委书记陈绍奎算了一笔帐,实行“6215”模式后,“每亩地经济效益比传统粮食种植可增加1.5倍以上。”

同时,宁南开创了全国首个智能化收茧系统。宁南县茧丝绸园区管委会主任、县南丝路集团公司董事长丁广涛说,这改变了传统的“眼看手摸口报价”收茧模式,既全面确保蚕农售茧资金的安全,及时准确了解蚕桑生产情况,还使售茧过程更加公平快捷。“截至目前,已为全县2.54万户蚕农免费办理了智能售茧卡,将逐步实现蚕业管理和收购模式现代化。”

在宁南,“要想富栽桑树,桑树就是摇钱树”的标语随处可见。29岁的姜月华从外地返乡创业,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蚕业资源建起了家庭农场,宁南县与四川省蚕业研究所合作研製的全国首台小蚕自动化饲养机也在其农场投入使用。他计划2、3年内使年养蚕量达到240张以上,总收入超百万。

在宁南蚕业局局长李兴盛看来,栽桑养蚕不仅是富民产业,更改变了宁南面貌。“上世纪90年代百姓年均收入仅380元,通过发展蚕桑,已达近万元,全县绿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也减少了。”

同时,宁南蚕桑茧丝产业正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开发。其中,龙头企业南丝路集团公司已生产出蚕砂枕、蚕丝被、冬桑凉茶等产品,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市场认可。总经理林平说,尤其是冬桑凉茶饮料的成功研製,填补了国内外用桑叶开发饮料的空白,“在今年全国春季糖酒会上,冬桑凉茶被观众一抢而空,给我们很大信心。”

根据规划,宁南将用3至5年时间建设一个7.1平方公里,集蚕茧加工、缫丝、织绸、服装、茧丝储备交易、蚕业资源综合开发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宁南国际桑茧丝绸产业园区。

四川省蚕业协会秘书长陈佑伟认为,宁南打造“世界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是有强大实力和基础的。到2020年,宁南将形成年产生丝4000吨、绸缎3000万米、蚕丝被和真丝家纺100万床,丝绸服装、丝绸製品100万件的生产能力,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宁南”的原产地品牌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