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纳入2000亿元产业园区培育名单中的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其主导产业、特点优势各不相同。
“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川省要想提高市场经济发展速度,需要高新技术的提升,而这个目标必将由产业园区的发展来‘打主力’。”四川社科院一位区域经济研究学者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目前四川全省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份额上升到60.8%,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7.5%,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3个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纳入2000亿元产业园区培育名单中。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之间将会如何影响与促进?三个园区各自的发展特色又是什么?
园区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
据了解,目前四川省已有两个产业园区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它们分别为成都高新区和成都经开区,另外有7个园区超500亿元,51个园区超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四川开展了“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组织遴选和规划编制工作,现拟定重点产业园区64个。其中,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等3个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纳入2000亿元产业园区培育名单,青白江工业园、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则被列入1000亿元园区培育名单。
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学者认为,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会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发展的作用。“产业园区本身属于产业聚集的一种形式,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通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形成优势,并有可能将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四川社科院一位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说:“四川省要带动市场经济发展速度,需要高新技术的提升,这个过程必将由产业园区的发展‘打主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园区不仅能够通过企业产值高速增长,从而带动政府财政收入、拉动城市建设进程,还能带动就业增长,对区域内航空、公路运输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上述四川社科院学者还指出,四川省内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全省构建多点多极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而产业园区的高速发展还将推动国内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并且现在产业园区面向国内市场的份额比重逐渐上升,也带动区域市场的发展。“未来产业园区会更多地面向国内市场、拉动内需,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不再像以前——沿海地区的园区多以外贸为主要收入渠道。产业园区的发展必将带动内陆区域市场方方面面的发展,由此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上述四川社科院学者表示道。
三园区特点各异
已被列入四川省2000亿元产业园区培育名单的3家产业园区,正以不同的产业侧重面和特点而大力发展,未来还将在四川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做出重要贡献。
成都经开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确定的以汽车(工程机械)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该工业区已成功搭建“百万辆乘用车”整车生产平台,实现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四川一汽丰田、沃尔沃成都基地、吉利汽车[-1.81%]、成都神钢等重大整车(机)制造项目聚集发展,一汽大众发动机、中国兵装汽配园等汽车主机和关键零部件项目成链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成都经开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税总额346亿元,同比增长18.4%。“目前成都经开区拥有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共计10家,除整车生产企业外,经开区还聚集了汽车产业零部件企业200余家,其中已有90余家建成投产。2013年,经开区包括整车和零部件在内的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400亿元左右。”成都经开区宣传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与成都经开区着力发展汽车产业不同,成都高新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为其三大主导产业。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推动产业发展的首要载体和实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同时也是中国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都高新区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成为四川省第一个过2000亿元的工业园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5家,占成都市的52%,聚集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知名企业近120家。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工业区还在努力打造西部人才特区并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如今已成功获批四川省首批省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截至2012年底,成都高新区人才总量达到22.8万人。
对照2000亿元奋斗目标,双流(西航港)经开区致力打造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以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0.11%]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研发体系为支撑的“一核心三主导一体系”。目前,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内已聚集大小企业54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4家、出口创汇企业60家,世界500强企业14家。双流县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按照当前双流县产业发展趋势,到2017年实现2000亿元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