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四川:建设万亿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1
10/28
15:34

四川“5+1”重点产业系列报道之二

四川:建设万亿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

新时代下,机遇眷顾四川,四川装备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

“十三五”末,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327.8亿元。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高度集中,成都、德阳、自贡、宜宾、广安5市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75%。

机遇不止于此,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四川区位劣势,尤其是发电设备、油气钻采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等特色优势装备已成为“走出去”的前沿。

更值得期待的是,在绿色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下,四川衍生出巨大的装备市场,在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水、风、光、核、生物质、氢、地热能装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时不我待,踏浪前行。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四川装备制造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实施优势领域集群培育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推广、“小核心大协作”产业体系培育、优势装备提档升级、前瞻性战略性装备产业造就、“引进来走出去”等多项工程,向着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辉煌目标,昂首阔步,稳健迈进!


成都沃尔沃全自动生产线

集聚优势、提升创新——

从巩固行业优势,

到增强产品链竞争力

今年10月18日,东方电气13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发布,这是目前亚洲地区在制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永磁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且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国产风电设备单机规模取得重大突破,迈入世界前列水平。

东方电气通过不断提升技术研发与创新水平,成为四川装备制造产业中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在行业领域中不断巩固优势。

“十三五”期间,东方电气发电设备产量居全国首位,其中水电全国第一,火电三分天下,核电优势明显,太阳能发电、风电产业链完整。

“十四五”期间,四川要深入实施优势领域集群培育发展工程,助推在多个行业领域涌现出像东方电气一样的企业,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


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白鹤滩7号机组转子成功吊装

在德阳,二重大型轧钢设备产量已居国内第一,具备百万千瓦级核电、火电和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大型铸锻件及大型航空模锻件成套批量生产能力。

广汉市,四川宏华是全球陆地石油钻机制造顶尖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陆地钻机组装场,钻机出口国内第一。

而中车资阳机车、中车眉山车辆也成长为我国重要的内燃、电力机车和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等等。

随着优势行业企业纷纷集聚并不断得到巩固,其重点产品链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十三五”以来,四川清洁高效发电设备产品链“水、火、核、气、风、光”六电并举,产品远销海内外;重型机械及容器产品链继续维持较高市场占有率;石油天然气钻采输送装备产品链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链整车产品更加丰富,本地市场采购率逐步攀升;智能制造装备产品链体系完备,在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工程施工机械产品链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冶金成套设备、矿山设备、工程施工和基础设施专用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

这,得益于一直以来四川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水平。

例如,在轨道交通产业中,四川全力突破轨道交通装备、施工设备、运维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培优做强大企业、大集团,统筹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其中,四川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川落地建设。依托相关院所院校、重点企业和标准化技术组织,联合开展新制式轨道交通标准研究,形成地方标准等等。

在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四川以成都为研发创新中心,建设以机车车辆、机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为支撑的关键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

在培育发展领军企业中,四川鼓励轨道交通企业瞄准“卡脖子”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依托各类科技支撑计划,围绕创新链,梳理产业技术地图,摸排产业链堵点、淤点、痛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形成一批创新产品。


2021年10月24日,核电机座在东方电机厂内翻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9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认定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在重点产业领域: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16+1”重点领域,以及重大工程施工装备、农机装备、应急装备、医疗装备、民生装备等,积极开展创新研制。

从2013年开始,四川就多次出台“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支持政策,“但这次的支持力度更大。”四川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推广工程,实施创新突破补助、销售奖励、保费补贴“组合拳”措施,最高支持资金达到千万元。

转型升级、绿色智能——

从优势装备提档升级,

到造就战略性装备产业

“十四五”期间,四川坚持以质量、效率、绿色、安全、智能为核心,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并提出实施优势装备提档升级工程和前瞻性战略性装备产业造就工程。

当前,四川正深入推进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赋能,提高装备产品成套能力和基础零部件、原材料配套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装备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跃升。

今年6月17日,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德时代在宜宾建设西部基地,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形成15GWh生产能力;二期至六期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明年全面建成,将在宜宾形成总计90GWh的生产能力。

目光聚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这是四川最具发展优势的装备制造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四川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以此为例来初探四川优势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瞄准国内外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全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依托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等龙头企业,四川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锂电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基地。以东方电气、成都亿华通为核心,四川进一步整合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加氢机等产业链关键零部件企业,培育全国领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支持富临精工、金鸿曲轴、长江机械等零部件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不仅是培育零部件配套企业,我省更加快推进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东方电气、成都亿华通加强与整车企业合作,完善产品序列、提高产品水平。

在成都、内江、德阳、凉山等有条件市(州)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构建以绿氢为主的氢源供应体系和以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为重点的示范应用场景,带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完善制氢加氢网络。


成都龙泉汽车城鸟瞰图

提档升级再继续,四川依托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项目,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结合成都大运会推进智慧公交、智慧泊车、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车和无人环卫车等示范应用,吸引国内外知名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聚集,共同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的商业模式,构建人-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环境,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精准发力下,2021年四川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4万辆,同比增长25%,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应用超21万辆的目标。

进一步看,优势装备不断提档升级,是在为我省造就前瞻性与战略性装备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做优、做强清洁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燃汽轮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培育壮大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积极发展现代农机装备、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

在航空与燃机方面,我省突出航空制造、通用航空、无人机、航空维修、燃机制造等领域,打造全国领先的航空与燃机装备产业集群。并推动自主化国产化燃机产品型号研发。

在智能装备方面,我省正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高效清洁发电设备、航空航天、民生装备等领域智能成套加工装备及智能产品水平,推进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感知、决策、执行系统在测控装置、部件和重大智能成套装备的深入应用,打造西部重要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在清洁能源装备方面,我省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核能、氢能、储能等清洁能源装备。建立从材料端到制造端上下游协作配套体系,推动高端能源装备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增强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打造世界级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方面,我省提升高原、高寒、高速线路电力机车性能和质量水平,推动中低速磁悬浮、高温超导高速磁悬浮、山地轨道交通等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研发制造、迭代升级,鼓励锚杆钻机、地质超前预报仪、隧道管维台车等施工装备向专业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打造西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现代农机装备方面,我省正攻克大功率拖拉机电控液压提升、动力换挡、无级变速等农机动力传输技术等,发展适用于丘陵山区以及十大“川字号”农产品的小型多用途农机动力平台及配套农机具,打造西部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制造服务高地。

在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方面,我省重点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专用抢险救援、智能无人应急救援、监测预警和灾害信息获取等领域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突出森林防灭火应急、地震应急响应技术保障、水上救援、空中救援等功能,建设西部重要的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产业集群。

抓牢机遇、合作共赢——

从产业开放合作,

到“引进来走出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为四川装备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巨大的激励与动力,四川实现产业开放合作,并加大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工程。

抢抓川渝合作,我省以发展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为主线,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已见成效。

2020年6月2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上线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线上对接平台,并组织100余家企业现场对接交流,达成一批合作意向。

好消息接踵而至,今年,两地省市政府共同下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川渝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升级。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成渝两地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行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成都大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建设现场

在地市州,开放合作的步伐也在加快。成都依托成渝两地产业基础,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腹地,带动成德眉资以及周边产业发展,共建汽车产业利益共同体,打造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合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出了许多重要活动。

其中,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的“2021首届成渝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博览会”整合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成渝地区优势集群产业,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对接系列活动议题”,为行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供应链协同配套。

除了成渝合作共赢,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4月,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联盟宣告成立。联盟将抱团发展,打造全产业链配套服务的市场联合体,助推“成都造”轨道交通立足成都、走向全国、迈进国际,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和轨道交通产学研用融中心。

同时,川渝两地年内将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场牵引、优势互补、共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产业协同、要素协同、开放协同、创新协同、机制协同,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四川造”大型装备已不满足于称雄国内市场,而是走向全球市场、世界舞台,与国际顶尖同行争锋步伐加快。依托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优势,推动更多重大技术装备“走出去”。

此外,我省充分利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德国国际柏林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四川造”装备的推介、宣传力度,使得更多“四川造”产品成为“中国造”“世界造”。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