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1
10/28
15:32

红星新闻网10月28日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自由贸易试验区”一词在《规划纲要》中多次出现,明确将“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基本建成,对共建‘一带一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目标之一,并提出了“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具体任务。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自贸试验区对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意义?又该如何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特别是建设好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

我认为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应该是一个在川渝两地自贸试验区现有基础上,对标国内外自贸试验区,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先进地区自贸试验区,打造的一个“准自贸港”创新开放平台,因此它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地处内陆的川渝自贸试验区,在与南亚、东南亚的联系合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去年RCEP签署,即将在2023年左右落地,川渝在南向开放中的门户地位将更加突出。同时,中国已经提出加入CPTPP的申请,川渝区域对于今后我国融入这一多元化的开放平台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川渝区域对国际市场而言是一个重大红利,川渝自贸试验区也就可以利用国际市场,更好地促进地区开发,把川渝打造为国际消费目的地,促进进出口,提升国际大循环的产业链地位,解决重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卡脖子”技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与其它三个这个城市群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位优势,就是地处内陆,市场回旋余地更大。四向拓展的市场没有“断面”,在带动西部大市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所以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上,可以先行先试,在内陆开放的新平台上,承担国家使命,体现我们川渝地区在开放方面的担当。

既然意义如此重大,那么应该如何推进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呢?杨继瑞表示,一是川渝两地根据《规划纲要》,尽快报送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总体方案,争取获得国家授权和批准。第二是要划定一些区域先行先试,更大力度推进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强化川渝毗邻地区先行先试,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体制和区位优势。三是要对标学习,向境外的,国内先进发达地区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体制机制。四是川渝两地都要以合作协同为前提,建立良性的竞合关系,注重换位思考,以“动车组”的意识来促进双方的合作,共同把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体制机制示范好。硬件上,也要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尤其是利用好三个国际机场,加密国际和地区航线,在落地第五航权的基础上,继续在第六航权第七航权等方面进行探索。

省决咨委工业组副组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盛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抓手是什么?建通道是一种方式,推动投资,引进来走出去是一种方式,推进商品出口和进口也是一种方式,但我认为对内陆地区来讲,现在最需要的是建设更加开放的制度,是使内陆经济能够深度地融合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去,而内陆自贸试验区就承担着这样一个功能。

我们要通过自贸试验区来探索怎么更好对接国际经贸体系,更好地促进投资引进来走出去,促进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同时,自贸试验区还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包括怎么更好集聚国际先进要素,尤其是科技人才这类要素,这些都是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亟需解决或者说亟需有所突破的一些问题。

谈及对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的建议,盛毅表示,目前川渝自贸试验区在前期探索中已经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有的做法已经在全国推广复制。所以首先是要进一步完善前期的一些探索,还要在更大力度上去把好的做法做深做实,进一步放大制度红利。因为不管是四川自贸试验区,还是重庆自贸试验区,都是国家根据全国改革开放和各个区域发展特点而设立的,试验的很多重点内容也是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的,因此,这种试验本身就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一定要落实好、利用好。

第二是要充分吸纳、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比如国内的东部地区,现在每个试验区都在积极探索一些创新的思路做法、政策措施,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在探索贸易制度的自由化方面正在取得一些新的突破。而作为内陆自贸试验区,我认为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实现了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但是在贸易自由化方面,还有一些制度障碍需要突破,比如人才的自由进出,资金的自由进出,数据的有限开放等都需要深入探索,找到最适合我们这个区域进行开放的制度创新举措。

第三是要进一步根据构建新格局,推动双循环的需要,做好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对接,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都市圈建设、中心城市的加快发展,在后者中去寻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思路、任务和路径。

最后就是要加强四川和重庆的协同。两地在很多方面有共通的地方,共同进行创新探索有望突破现在各自试验中的瓶颈问题,放大试验功能,搭建起一个更大更高水平的平台,为服务“一带一路”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刘军伟: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我认为这对推进双城经济经济圈建设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双城经济圈统一市场的建设,促进包括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成渝地区的自由流动。二是有利于“两中心两地”这一战略定位中改革开放高地的建设,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本身先行先试,引领高水平开放的作用,对成渝地区未来更加高效地引进外资,推动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三是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发面的优势,有利于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国内国际先进要素集聚,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引领整个西部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推进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呢?刘军伟有三个建议。一是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落在哪里以及行动改革的重点。比如在成都可以考虑设立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又比如可以在金融制度或者其他一些产业政策上进行协同改革创新,从而为整个区域今后的制度创新,开展成渝双城的对比试验提供平台载体。

二是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依托这一平台共同积极向上争取一些试点或平台落地。比如科技方面的国家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等创新设施落地,建设各类特殊的货物进出口口岸、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免税消费的综合体等,以及在资本市场方面,争取引进包括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等交易所分支机构或者平台,通过推动一些资本、产权的交易市场落地,提升川渝对资本要素的配置功能。

三是以推动区域共同富裕为目标,不仅注重成渝互动,而且更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主动把自贸试验的创新成果在成渝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可以考虑在现有的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基础上,在遂宁、绵阳等地再新建一批协同改革先行区,由此进一步提升整个区域对外开展投资贸易的便利度,更好引领成渝地区的发展,实现将双城经济圈打造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