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一场集中签约见证成都招引路径 集中签约33个项目 协议金额4605亿元
2020
04/17
11:18

4月16日上午,2020年成都市首场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在锦城公园举行,现场集中签约33个项目,场外签约项目135个,协议金额4605亿元。

这场签约活动,在展示成都城市经济活力、提振社会投资信心同时,也透露出成都在项目招引上的路径选择。

□本报记者 蒋君芳

路径1 持续锁定高能级项目

此次集中签约,项目数量多之外,项目还“个头大”。数据显示,本次签约投资额30亿元以上具有带动作用的高能级项目52个,占全部项目的31%。如总投资300亿元的融创中国天府影都项目、总投资260亿元的葛洲坝集团熊猫古镇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的民航科技创新集群项目。

在成都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此次众多投资额大、质量优的项目集中落地成都,意味着企业家对成都的信心。

“我们之所以选择布局成都,就是看中这里丰富的人才资源。”在活动主办方发放的手册中,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伟留意到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成都各类人才总量约524万人,位居全国第四,“成都还有众多优秀的高校,将为成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此次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数十亿元,在蓉建设西南运营中心,构建“城市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助力武侯区以金融电商、大健康、文旅产业为主的数字经济转型发展,以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并以此辐射成渝经济圈以及中国西南片区。

成都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将力争引进百亿级产业化项目15个以上,高能级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3000亿元以上,签约协议金额10000亿元以上。

路径2 聚焦产业生态圈建设

分析当天的签约项目发现,聚焦产业生态圈建设是另一个鲜明特点。141个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和15个重大基础平台项目,均落地在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占全部项目9成以上。

这与当下成都城市发展和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关系密切。近年来,成都围绕生态圈主导产业战略方向,以重点关联功能区为支撑,将66个产业功能区按14个产业生态圈分类,着力解决企业协作配套“集而不群”、要素资源集聚“粗而不精”等问题。

这样的思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旁证。“因为某些零部件缺失,部分企业复工不能复产,复产不能稳产满产。”成都汽车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俞建介绍,在汽车产业更成熟的地方,本地配套率可达40%-60%,“而我们大约是28%。”

这一配套率未来将得到提升。当天,成都汽车产业功能区成功招引总投资45亿元的汽车配套集群项目,涵盖汽车配件生产和研发等环节的关键零部件企业30余家。

成都产业生态圈建设,也赢得更多企业共识。当天的签约中,头部企业华为将在蓉建设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华为鲲鹏整机制造总部项目。记者从当天下午召开的成都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会上获悉,成都将充分运用部分优势企业调整生产布局带来的招商引资、强链补链的重大机遇,加快吸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环节企业,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路径3 策划包装热点区域

这场签约活动,选择在锦城公园室外举行。除了疫情防控,还有其他用意:展示成都良好的生态本底。“这会让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加分很多。”签约现场,青岛海利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学书第一时间就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展示了成都的生态环境。

而这一良好的生态本底,同时还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平台。当天推介环节,成都兴城集团天府绿道公司董事长康瑛重点推介了锦城公园的投资价值,“我们将在锦城公园全力构建新经济公园场景、构建新经济农业场景、构建体育赛事场景。”

除了锦城公园,当天登上推介台的还有天府新区总部商务区、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东部新区九大片区等。“我们计划用3-5年时间,力争形成世界级新经济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在向参会企业推介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时,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带来的信息,让不少企业颇感兴趣,“针对头部企业,我们设立了100亿元新经济基金,将按融资比例对企业跟进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