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GDP约为145亿元,2009年GDP为165亿元,2010年GDP达到199.8亿元,2011年GDP增至245亿元,2012年GDP达到286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看出,每一年,GDP总量多以超出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而从2008到2012年,江阳区GDP基本实现了四年翻番。
泸州江阳区简介
泸州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中心,江阳作为泸州市的中心,自然担负起了大城市中心区、大产业核心区、大发展主战场的责任与使命。
瞄准国际国内500强
今年上半年,江阳区已成功引进深圳裕同集团、江苏兴源包装公司、新能源产业园等大企业、大项目入驻。预计到2016年,累计引进市外国内到位资金将达535亿元以上,引进上市公司、央企和知名民企8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
对大企业的引进,江阳区看重的不仅是做大工业经济块头,更重要的是对产业提升所起的“火车头”作用。在这一块,江阳区将更多的目光瞄准了国际国内的500强企业和行业的百强企业。
“我们要建好信息平台,通过包装策划,提升招商质量。同时对方山景区整体开发、张坝景区开发、城西公园、分水岭油纸伞民俗特色街等项目进行充分论证、重点发布。”江阳区招商引资局有关人员介绍,接下来的工作中,江阳区将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战略投资者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带动性强、影响力大、具有方向性和关键性的重大产业项目。
江阳区地处泸州城市中心半岛,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是泸酒的发源地,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
四年翻番 县域经济得用数据说话
“实现这样的成绩,与重点项目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密不可分。”谈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江阳区区委书记朱华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2008年以前,江阳区是没有园区的。“近几年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尤其酒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非常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贡献了的力量。”
以城带乡 生态园带动经济发展
“四年翻番,绝非空喊口号。”朱华介绍,作为泸州市中心城区,江阳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分别占市区的50%、41%;全市“九大园区”有3个在江阳,“九大产业”江阳区涉足其八,经济总量接近全市总量1/3;近五年,全市在江阳实施项目120余个,仅今年实施项目38个,总投资达509亿元,年度投资达106亿元。“作为全市大城市中心区、大产业核心区、大发展主战场,江阳区将是全市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次级突破,县域经济还得用数据来说话。”在2012年公布的全省173个县(市、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名中,泸州市江阳区位居第12位,在全省65个丘陵地区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未来的江阳区将紧抓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力争到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GDP达到572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力争挤进全省前十强。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现在的江阳区华阳街道大多数人都住进了具有田园风情的“小洋房”。居民李红唯说起华阳的发展,感慨颇多。“以前这里还是梯田瓦房。”伴随乡村旅游项目的启动,李红唯在家办起了农家乐,“不出门便可以挣钱,日子很好过。”
三大园区 迈向千亿经济组团
如今,华阳街道连片建成了白湾、青山、石虎、皇伞、卫星五个新村,新村在乡村全域覆盖,基本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农户在致富产业中均创收上万元,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区前列。到2015年,全街按12%的增幅力争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000万元,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基本完成,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
这仅仅是江阳区统筹城乡发展突破的一个缩影。
在统筹城乡发展突破上,江阳区制定了全区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和若干片区子规划,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据介绍,到2016年,江阳区将力争建成品牌蔬菜基地24万亩、有机高粱基地10万亩、特色水果基地15万亩。
江阳区还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双挂钩”和土地整理项目11个,将土地溢价收入全部投入新农村建设,以促进新农村产村成片相融。力争到2016年,建成新农村示范片覆盖面达6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4:1。
聚、资源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阳区作为泸州市的工业重区,“十二五”时期如何巩固工业重区基础地位,在工业发展道路上继续领跑?
“今年上半年,香港源兴集团与江阳区在成都签订招商协议,正式落户入驻泸州轻工业园区。”泸州轻工业园区相关人员介绍,香港源兴集团此番在泸州的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400亩左右,将建设西部产能示范基地及中国环保纸制品研发中心,分二期建设,“计划5年内就能全部建成。”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内地最大的环保纸提袋和无纺布生产基地。”泸州市轻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到2016年,江阳区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将力争达到35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2%。
结合实际,江阳区确立了“1573”战略,其中,五大战略重点中,就将“工业为先”摆到了重要位置,提出着力培育壮大工业经济。
按照“工业强区”战略,江阳区将做大做强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产业,实现酒业集中发展区、高新技术发展区、轻工业园区“三大园区”向“千亿工业经济组团”蝶变。
新城建设 再造一个新江阳
把江南新城建成商贸、教育、居住为主的城市副中心,把沙茜组团建成泸州版“浦东新区”,把黄弥组团建成国际酒业博览园区,把泰安组团建成中国西部机械工业新城……
在几大产业中,第三产业被江阳区作为产业突破的重点来抓,白塔、大山坪商圈提档升级,城西、蓝田、沙茜、黄舣“四大商圈”培育,建成川滇黔渝购物中心等举措备受瞩目,尤其是城西综合体的建设,在房地产业内来看,“几乎是再造一座城”。
从小街小巷改造到忠山公园升级,从两江四岸到龙头关广场,从黄舣、通滩旧城改造到况场、江北、石寨等重点集镇开发,一个个新城建设项目,诠释着再造一个新江阳的深刻内涵。
“实施城镇化建设中,要坚持城市规模扩张和功能优化并举。”江阳区相关部门人员介绍,就在不久将来,张坝将被打造成泸州大城市的“会客厅”,分水岭、通滩将被打造成特色旅游古镇,江北、丹林、石寨也将被打造成特色农业观光镇。到2016年,全区城镇率将力争提高至76%。
经济杠杆
一双竹筷撬动
一个亿元产业
“以前在浙江打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假期回来,现在就在家附近上班,待遇不比外面差,就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去年,邱素华辞去了浙江嘉善服装厂的工作,回到了家乡一家竹筷厂工作。“虽然工资不比原来的岗位,但算长每年来回的交通费和日常生活成本,待遇并不比外边差”。
邱素华所在的分水岭镇是全国有名的“竹筷之乡”,全乡有竹筷生产企业几十家。近年来,竹筷加工已发展成该镇转移富余劳动力的一个支柱产业。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大白筷产业,该镇已使2000多名当地村民成为了生产大白筷的产业工人,全乡大白筷产量约为15亿双,产值达1.5亿元。
一双竹筷就这样撬动了一个亿元产业,而实际上,这仅仅是江阳区统筹城乡发展突破的一个缩影。
在统筹城乡发展突破上,江阳区制定了全区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和若干片区子规划,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据介绍,到2016年,江阳区将力争建成品牌蔬菜基地24万亩、有机高粱基地10万亩、特色水果基地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