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遂宁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融入成渝“主战场”和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引擎”,今年3月18日,年轻的遂宁高新区迎来一周岁。
“要始终坚定信心,紧盯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努力把遂宁高新区打造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遂宁市委书记邵革军对遂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短短一年时间,砥砺奋进的遂宁高新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看重大产业项目。一年来,遂宁高新区强化招商引资,对园区上下提出了"服务提质、项目提效、干部提能"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成功引进了中国电子、上达电子、中科钢研、华瓷科技等一批高技术产业项目,园区高新产业呈现出加速集聚的良好势头。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完善5G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食品产业园等园区功能,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
——看基础设施建设。遂宁高新区正在推进高铁站的前期工作,推进安居机场和空港建设,推进园区主干道建设,加快形成“双站双港、三铁三高、四横四纵”的交通格局。公共设施方面,新建成的鹭栖湖学校已正式开学,医疗综合园也初具规模,公共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看生态环境保护。按照规划确定的“一心两廊三带六片”的生态格局,“两轴十景多点”的景观格局,遂宁高新区正在推进一批生态保护治理和景观工程。特别是南北贯穿高新区、长达17公里的生态景观带——云舒画廊即将开工建设。
……
“强力推动高新区建设发展,是遂宁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赋予遂宁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新定位的战略选择,是落实市委‘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和‘双联双拓、全域开放’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遂宁高新区成立以来,我们牢记重托、不辱使命,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五高三新三区‘533’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际物流港、高新智造园、蔓藤生态城,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努力推动遂宁高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遂宁市委副书记、遂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冯发贵话语铿锵有力。
“高”起点、“新”定位 :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这一年,遂宁高新区围绕“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新引擎”的使命任务。研究提出将立足“国际物流港、高新智造园、蔓藤生态城”的发展定位,以新理念、新机制、新动能为引领,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技术产业、高水平治理、高素质队伍为路径,努力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联动成渝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
在遂宁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这样的背景下,遂宁高新区应运而生。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面对新使命,实现新作为,遂宁高新区要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从何破题?高新区“高”在何处、“新”在哪里、建设什么样的“区”。为此,高新区确立了“533”发展战略——“5”即“五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技术产业、高水平治理、高素质队伍;“3”即“三新”:新理念、新机制、新动能。另一个“3”即“三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联动成渝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
高新区成立后,对未来的发展和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结合园区的特点和发展战略,遂宁高新区提出“国际物流港、高新智造园、蔓藤生态城”的发展定位。将高新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立足构建“4+2+2”产业格局,积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推动企业稳定生产、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遂宁高新区精准对接遂宁市“5+2+1”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做大高技术制造业,紧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先进材料、食品生物等4类重点产业,积极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扩能增量,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借力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推动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成为首批全国物流运行监测点,被列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重点培育物流园区。截至目前,遂宁高新区已经获得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等7张国省名片,已入驻物流企业280余家,商贸企业3000余家,是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核心区。
与此同时,做大做强园区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完善5G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食品产业园等园区功能,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
新蓝图、新活力:
汇聚加快发展新动能
2019年10月28日,遂宁高新区管委会与四川宽窄印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签约仪式在遂宁举行。遂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牛斌和四川中烟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宽窄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邱沾一签署了《遂宁高新区管委会·四川宽窄印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投资协议》。宽窄印务遂宁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印刷联合工房、生产管理及后勤服务用房、原料库、成品库、动力中心、物流系统及信息系统等功能板块。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3年后,烟标年销量将不低于100万箱,年产值不低于6.5亿元,年入库税收不低于5000万元。
项目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遂宁高新区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围绕“项目生成年”目标任务,抢抓成渝发展重大机遇,从招大商、大招商破题,以优环境、强保障提质,打造聚集产业、汇集企业的投资洼地。
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的前提下,遂宁高新区提出让重大产业项目先行。自成立以来,遂宁高新区强化招商引资,对园区上下提出了“服务提质、项目提效、干部提能”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遂宁高新区还建立了“一月一调度”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加工厂”“项目指挥部”工作机制,统筹抓好项目服务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遂宁高新区成功引进上达电子、中科钢研、中烟宽窄印务等21个重大项目,签约金额251.17亿元;实现开工项目34个、总投资172亿元,产业格局加快重构。
今年2月底,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院的单位与遂宁高新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拟在遂宁高新区建设卫星测控中心,对小微型商业和科研卫星进行数据收发、监测、控运等,为地方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2020年是遂宁高新区的“项目提速年”“营商环境提升年”。遂宁高新区将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与潼南深度合作,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加强城市建设,启动云舒画廊、雁栖湖、工人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美丽街道”,提升城市发展形象。
新机遇、新未来:
唱好“双城记”实现新跨越
今年1月3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而遂宁地处成渝两座中心城市腹心,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遂宁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
3月10日,遂宁市与重庆市潼南区在遂宁市签署一揽子协议,两地将进行实质性的一体化合作,打破行政区域藩篱,共同规划争取设立遂潼新区,携手为成都和重庆提供更多的产业配套和民生服务,推动成渝经济区中部加速崛起。此次两地签署《推动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及17个专项合作协议,包含区域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等7个大类、38个具体事项,以及人才、产业、教育、交通、文旅等17个专项领域。此举标志着遂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提速。
如何抢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机遇,高质量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遂宁高新区地处‘成渝之心’,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畅达的交通网络、坚实的产业基础,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当好‘联动区’,成为全市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重要引擎,唱响‘中国第四极、双城联动区’的高质量发展强音。”冯发贵说。
今年3月,遂宁高新区制定出台了《2020年遂宁高新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36条措施及责任分工方案》,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提升园区营商环境,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软实力,助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升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和满意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遂宁高新区将优化发展思路,发挥比较优势,打破传统思维,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要求,全力招引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此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向着创建国家高新区目标疾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小星 张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