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从“中国梦”到“三个陕西”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2013
06/18
21:53

“梦”的内在涵义就是理想,“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它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出的伟大成果。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确立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给“中国梦”赋予了完整定义。

“中国梦”是凝聚全国人民共识和力量的一面旗帜,能够引领着大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懈奋斗。对“中国梦”的解读,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既要关注其理论内涵,又要关注其现实内涵。

从理论内涵来看,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代表着中国民族奋发向上的意志与情怀,也昭示着中华民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未来。实现“中国梦”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境界。

从现实内涵来看,实现“中国梦”,就是根据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社会大众的民意,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为实现手段,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实现形式,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通过脚踏实地的实干,促进中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态领域的全面发展。

根据“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现实内涵,结合陕西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可以将陕西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容或未来前景分为几个方面,即建设“三个陕西”。“富裕陕西”意味着陕西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跃升。“和谐陕西”就是在经济成长的基础上使人们获得幸福感,创造出真正的和谐社会。“美丽陕西”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实现“中国梦”,而作为西部重镇的陕西,要加快发展同样要实现“陕西梦”,二者的实现都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中国梦”与“陕西梦”的实现路径在于:第一,要实现经济转型。一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学发展;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第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资本权力化”和“权力资本化”的出现;二是要在政治决策和政治运作中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和利益诉求,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处理社会事务。最后要实现社会共生。三是要实现包容性增长,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三,实现文化交融。一是要促进“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融,防止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两种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二是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精髓,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第四,重视天人合一。一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二是坚持生态文明指引,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自然环境保护力度。(何炼成,著名经济学家,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中国发展经济学和中国西部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曾两次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