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泸州龙马潭区:自贸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
07/16
08:52

近日,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公布了2018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考核结果,泸州市龙马潭区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城市主城区之首。是什么让这个仅有333平方公里的“小区”取得如此靓丽的成绩?

近年来,龙马潭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所在地优势,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全域一体化发展路径,让这个曾经的“小区”正乘着自贸试验区的东风,厚积薄发、风华正“贸”。

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

激活发展动力

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建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第二仓库,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通过预验收……当前,“天府航运首港”泸州港正大力加强平台建设,延伸和拓展口岸功能。据悉,去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的58.6%,位列全国港口铁海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名;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监管货值31亿元,增长1.7倍;泸州港进口粮食中转量占全省水运进口粮食总量的80%以上。

突出通道建设,促进协同开放。近年来,龙马潭区全力落实“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向南开通泸州至广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向东开行泸州至上海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时间由18天缩短至12天;向西开行“蓉欧+泸州港”号铁水联运班列,实现长江水运和蓉欧班列无缝连接;向北测试开行泸酒北上、北粮南下专列。去年,龙马潭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48亿元,增长30%。

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

提升发展效能

借力自贸优势,立于港口高地,近年来,龙马潭区大胆试、全力闯、扎实干,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川渝滇黔结合部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川渝滇黔结合部创新中心、开放合作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休闲康养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一区一园五中心”,加快建设泸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先行区,向着龙马潭区高质量发展坚定前行。

在培育新兴业态上,龙马潭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临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出口加工中心;建成盈田、临港、鱼塘等智能终端产业园区,推动智能制造集聚发展,引进50家智能制造企业,产能达773亿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累计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70家,步步高、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加快打造西南商贸城、海吉星百亿级专业大市场。去年,服务业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59%。

同时,龙马潭区提质增效,抢抓获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机遇,做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能区,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循环型化工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全区酒业、化工收入分别增长13.5%、12.3%。

自贸试验区+城乡融合

补齐发展短板

“要致富先修路。”龙马潭区实实在在地践行着这句老话,成为全省早期实现“全域公交”的区县。2016年11月,龙马潭区开通了第一条“长安—特兴环线”公交之后,又陆续开通“安宁—双加凉坳”专线、石特路、蜀胡路、红胡路等23条公交线路,共计投入营运车辆181辆,2017年在全区89个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同时实行2元一票制,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除公交外,在龙马潭区,“安全饮水、灌溉、公交、电网国网改造、街镇污水集中处理、通讯”基本实现全覆盖。据统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06缩小到2018年的2.04。

路宽了,经济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

以“自贸新城”建设为抓手,龙马潭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城镇化率达78%。大力推进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工程,到2020年,可新增学位3.2万个,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率100%。

龙马潭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宋智勇介绍,该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等发展机遇,大力实施“综合枢纽兴区、现代工业强区、统筹城乡富民”三大发展战略,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增长10%,增速在全省33个城市主城区中并列第一。今年1-6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

汪静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庞玉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