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青白江:打造陆海联运新通道,建设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2019
07/12
08:05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航拍图。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服务中心。

“从 2013 年成立至2018年间,企业营业收入从初期的9000万元猛增到了163亿元,形成钢铁、钒钛、建材、化工等业态相互依托,共生、共赢、共享的生态圈,迈向高质量发展。”7月4日,在青白江举行的“建设国际化青白江贡献奖”表彰大会现场,积微物联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近90亿元,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作为青白江新经济代表企业,积微物联是攀成钢转型发展的一个引领性企业,其成长壮大的轨迹,折射了青白江的转型升级发展。

作为成都唯一被纳入国家和省政府老工业基地“8市1区”改造搬迁范畴的区县,青白江自2013年起全面启动了对传统工业的“关停并转”,并按照“去补结合”的原则,以“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的发展思路,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老工业基地向“陆海联运新通道”全速进发,助力四川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一开一合”之间,机遇滚滚而来,为青白江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强大动能,激发新的潜能。几年间,青白江首次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首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成都国际铁路港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摘得三项殊荣的区县。□锦舟(图片由青白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全面突围 老工业基地向港口城市转型

刚刚过去的2019年上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今年1-6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89%,远高于2018年全年103%的增速。

这样的增长并非偶然。以亚洲最大集装箱中心站为资源本底,2013年青白江正式发出第一趟中欧班列(成都),全面吹响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号角。同时,依托独有的港口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青白江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规划建设“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全面优化空间结构,迅速吸引了电商物流、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旅游等产业投资,成为筑牢经济增长“底盘”的重要支撑。

6年来,遵循着力“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的发展思路,青白江发展成效显著:

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开行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双第一”,线路连接国外主要节点城市达到25个,国内14个;与12个市州建立“蓉欧+”东盟班列基地,与98个县(市、区)推进产业合作,形成“出口结算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依托“蓉欧枢纽”建设,打造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和综合保税区有望落地;一年半时间里,聚集了投资总额高达近400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1个国家馆相继签约落户;今年前6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1069户,同比增长241.09%,增幅位列成都全市前列……

在这些成绩背后,是青白江清晰的发展脉络:加快构建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枢纽支点,以“物流枢纽、国际通道、立体口岸”为核心要素的贯通欧亚、连接全球的陆海联运体系,带动成都及全川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区域形成更深层次的产业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 激发“铁路枢纽”潜力

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对一个区县而言,同样如此。

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快速发展,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该片区也成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贸试验区。

“以前进口100台高档汽车,我们就需要全额支付上亿元的资金,而有了多式联运提单后,只用2000万元左右的资金就可以完成预付,减少了资金占用,也降低了国际贸易风险。”成都蓉贸揽驰平行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落户于青白江铁路港片区,自国内首张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在该片区内诞生以来,给企业带来了看得见的红利。

唯改革者进、善创新者强。青白江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改革与开放互为表里、同频共振,一系列改革大刀阔斧进行。

“经过两年多建设,青白江在拉动开放型通道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推动职能转变、法治建设、沿边协同开放、贸易及投资等便利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发展,成效显著。”青白江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青白江海关成为全国铁路口岸示范海关,铁路港口岸成功纳入国家“安智贸”试点,50余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国际铁路联运“一单制”规则试点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发布,集拼集运被国务院纳入第五批全国复制推广经验,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获评全国十大改革案例。

改革不断释放红利,推动青白江加快驶入发展快车道。青白江以高效能共建共享“蓉欧枢纽”为抓手,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突出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打造服务全川物流配送枢纽和商贸基地,运用班列为全川企业提供无差别政策服务和平台支撑。

如今,以通道为基础,青白江深入推进川桂合作,与宜宾、泸州等地开展铁水联运,与12个市州建立“蓉欧+”东盟班列基地,与98个县(市、区)推进产业合作,“出口结算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产业模式加快构建,助力攀枝花果蔬、温江花卉等农产品和创维、联想等电子产品远销欧亚。

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港货物总值达120亿美元,实现翻番。其中,出口货值川内货源占比65%,提高18个百分点。

扩大开放 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3月,青白江机构改革干了两件“大事”:一是组建全国首个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二是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

2019年,是成都确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青白江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一类重点部门来保障该局编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打造一套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和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对标国际国内高标准,高能级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

“极简审批、极致服务、极速通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该负责人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青白江就对标世行标准,大力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把260项行政审批权集中到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把9个部门的行政执法权收归到综合执法局,全面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金牌管家”服务。

一方面,为简化企业开办环节,青白江相继推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照后减证、全程电子化登记、政银合作等改革,企业开办最快可实现“3小时领照、8小时营业”。

另一方面,通过重大建设项目“金牌管家”服务,为企业贴身提供包括项目签约、注册、建设、运营等在内“全流程、一对一、精细化”的指导和帮办服务。截至目前,“金牌管家”累计帮办代办400余件重大项目投资事项,总投资达1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白江通过系统推进以项目承诺制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在全国率先压缩至60天,施工许可办理时限压缩至1天,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发展实践证明,国际化是青白江发展的必由之路,青白江突出的优势是开放,明显的机遇是开放,鲜明的特色是开放,根本的出路也是开放,唯有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才能更有利于推动青白江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循环、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系统推进国际化的港口和班列运行,国际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国际化的产业体系、国际化的人才体系、国际化的开放体系和营商环境建设,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