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广安如何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胜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7月3日,广安市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公布了《中共广安市委、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经过五年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达到5%、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的新目标。
补齐短板
让广安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典范
广安文旅资源丰富,是四川红色文化、三线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拥有小平故居、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等特色旅游资源。
“与兄弟市州相比,广安在旅游收入、旅游产业增加值、旅游效益等方面差距较大。”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坦言,广安存在主导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全市旅游收入不高占比不大、旅游产品供给不够丰富等弱项和短板。
为补齐短板,广安敲定文旅发展新目标:到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达到5%,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创建天府旅游名县2个、4A级旅游景区达到10个以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以上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2个、省级以上文旅特色小镇2个;新培育文化旅游企业350家以上,培育10大文化旅游精品景区、10大文旅特色小镇、10大文旅特色街区。
经过5年努力,广安要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文旅产品供给精品化、业态发展多元化,让广安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典范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
多措并举
鼓励文旅产业发展
为确保目标能顺利实现,广安出台了多条“真金白银”措施,鼓励文旅产业发展。对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旅特色小镇、乡村文旅示范村(社区)等的区市县政府给予一次性奖补。
特别是对成功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的区市县政府,广安给出此次奖补中的最高奖补——一次性奖补500万元,并在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支持。此外,对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区市县政府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
在培育新兴旅游业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广安也有新动作。
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例,广安将在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加强行业市场监管等方面着力。特别是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广安将推进广安机场、高铁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及国道、省道至主要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具备条件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要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5年内打造邓小平故里至华蓥山红色旅游示范线、巴广渝高速公路邓小平故居互通连接线、华蓥山旅游公路等旅游干线公路100公里以上,打造岳池北部乡村旅游环线、邻水铜锣山乡村旅游环线等乡村旅游示范公路200公里以上。
“这次广安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邻水县五华山御景龙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维应说,这次大会让他坚定了信心,他将抢抓这次难得的机遇,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回报家乡。
三方面着力
让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如何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助推文旅产业成为推进广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李建勤说,广安将抓好布局优化、景区提升、精品打造三个方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文旅特色品牌。
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广安将做好相关编制规划,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评比活动,推进协兴园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争创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争创5A、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广安将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林业”“文化旅游+水利”“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互联网”等文旅融合产业,推进广安高铁、机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景区连接道路、旅游专线、集散中心。
如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广安将主动融入全省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川东北文旅经济带,开发邓小平故里、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等10大文化旅游精品景区;融入重庆,与渝西旅游联盟合作,打造协兴、沿口、肖溪等10大文旅特色小镇,建设西溪耍街、翰林小镇、华蓥天上街市等10大特色街区,争取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额,将广安纳入“渝西红色游—红色记忆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渝西乡村休闲精品线路;面向全国,与广西百色、湖南韶山、4个首批经济特区等共推“小平起点”精品线路,共建区域旅游目的地。
此外,广安还将培育文化、旅游、节庆三大品牌,打响文旅特色品牌。广安将建设四川三线军工博物馆、中国曲艺百花园等项目,推广《双枪》《一吻千年》等剧目,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借鉴成都、重庆武隆、湖北恩施等地经验,建设龙安柚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华蓥工业体验等工业旅游项目,把小平干部学院打造成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推动文化旅游与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文化教育等融合发展;打造华蓥山文化旅游节、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龙安柚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
黄辉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