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大熊猫社区。
2018成都双遗马拉松现场。
内外兼修 高质量推动天府旅游名县发展
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都江堰又火了一把——4天时间,都江堰共接待游客11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6亿元。
对于游客来说,把小长假“交给”都江堰,是因为她的吸引力:在这里不仅能享受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同时还有可游可玩可互动的休闲娱乐体验。从龙池虹口花谷、蓝光水果侠星球、七里诗乡等特色慢游产品,到坐忘森林、闲在·逅舍等民宿体验项目,从人像售票机、“刷脸入园”等智慧旅游的便捷体验,再到熊猫萌宝快闪、青城太极舞等精彩多样的娱乐活动,每一位游客几乎都能找到喜爱的项目。
因旅游而生、因旅游而兴。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都江堰作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之城,把城市建设和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紧密相融,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升级,力争率先加快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近日,这座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5A级景区等荣誉称号的城市,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命名的天府旅游名县之一。
如何发挥优势擦亮天府旅游名县这个金字招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这是摆在都江堰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锦舟(图片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提供)
激活全域旅游要素 释放旺盛生命力
“五一”小长假期间,一则消息引来各方点赞:都江堰整合政府资源,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办公区,以及市住建局、幸福街道办事处、青城山镇政府等10家单位办公场地的740个停车位,全部免费向游客开放,以此缓解自驾游客在小长假期间的停车压力。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就餐需求,都江堰还对游客开放了市青城山-都江堰管理局、灌口街道办事处等政府机关食堂,向游客供应本地特色简餐。这些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体现了当地打造内涵与外延兼备的天府旅游名县的真诚姿态。
经过数年发展,此次被命名为天府旅游名县,都江堰可谓实至名归。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该市共接待游客2488.74万人次,名列全省县级城市第一;接待入境游客70.8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21.1%;旅游综合收入258.33亿元,居全省县级城市前三。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都江堰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积极探索——
在这个传承先贤智慧的山水田园城市,既可以展开一场科普之旅、文化之旅,也可以在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品读历史;既可以在低空滑翔、“西部第一漂”中感受心跳,也可以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会场——“七里诗乡”,回味天府农耕文化的韵味。充满活力的双遗马拉松、西部音乐节、清明放水节,20多项文旅盛会让都江堰周周有看点、月月有精彩。6个海外推广站、5个国际组织会员、20个国际友城,以及德国途易、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全球合作伙伴,让都江堰的国际化步伐清晰而坚定。
全域旅游带来的改变,不仅在景区,也体现在城市、乡村——品“青城四绝”、喝“夜啤酒”,是游客们的所爱;“巴布熊猫小巷”、松茂古道、西街新晋网红打卡地。2018年,全市新注册酒店56个、旅游企业243家,青城豪生、六善等15家品牌酒店入驻。国内首个景区异地候机室、全国景区直通车联盟、成灌快铁公交化、M-TR客运专线、通用航空机场、至四姑娘山观光轨道,有效满足自驾游、自助游多元化需求。
创新,是推动都江堰旅游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省首个县级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全国首个5G智慧景区在都江堰,携手腾讯推出“一部手机游都江堰”,打造智慧零售、生态旅居等新技术新业态,让旅游服务24小时在线;通过成立成都市首家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旅游法庭,完善“1+3+N”管理机制等;通过以旅游业为主导设立三大产业功能区,14项旅游支持政策、连续三年过亿元财政投入、50亿元腾邦梧桐旅游发展基金,让旅游业的潜力竞相释放。
三招锁定发展新空间 行动计划同步跟进
近日,都江堰发布了一组数据,向外界透露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到2021年,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20万,“大灌区、大熊猫、大青城”三大核心旅游IP基本形成,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5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3年时间,都江堰旅游综合收入将接近翻番。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江堰如何打好手中这张牌?近日,都江堰市委主要领导透露了关键信息——继续坚定旅游主导,打造全域旅游的都江堰样板;全面创新旅游管理,构建优质旅游的都江堰标准;树立全球思维,探索国际开放的都江堰范例。
具体而言,打造全域旅游方面,将把生态作为旅游之基,以川西林盘保护和绿道建设为抓手,构建串联城镇、乡村和优势旅游要素的全域景区化格局,打造更多富有地域特色的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把文化作为旅游之魂,抓好蓝城文创小镇等核心景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天府农耕文明景观地标,同时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资源向深度游、体验游产品转化;以融合推动转型发展,全力抓好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李冰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科技、体育等多业态融合。
构建优质旅游标准方面,依托已建立的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发现-反馈-解决-改进”的闭合链条,持续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严格实施《餐饮食材分量精细化标准》等15项地方标准,打造精品民宿标准等旅游管理标准体系,将行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以青城山景区和青城山镇为试点,推进政务服务、综合执法、教育卫生等公共配套力量下沉和服务延伸,建立景区城镇一体化、应急响应及时高效的管理体制等。
探索国际开放方面,依托相关国际合作平台,探索以国际化社区、国际会议中心为载体的国际交流路径;深化与世界遗产城市联盟等5个国际组织、22个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持续扩大入境游市场等。
目标既定,行动路线图同步跟进。都江堰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市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正加快酝酿出炉,该行动计划将从20个方面聚焦空间布局优化、顶级IP打造、多元场景培育、国际营销拓展、品质服务提升,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与管理服务水平,把都江堰建成成都世界旅游名城的核心区和支撑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