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借力机构改革和文旅融合发展东风,向文化旅游要发展空间
3月29日,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城坝遗址,渠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钟华有些失落,从北京传来消息,城坝遗址落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前,城坝遗址是该年度我省唯一入围项目。
但达州建设巴文化高地、发展文旅产业的步伐并未放缓:3月31日,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正式全线通车,补齐景区离城远的短板;3月29日,达州2019年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第一次推进会召开,重振信心……
向文化旅游要发展空间,这座曾经的老工业城市正借力机构改革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加快建设巴文化高地。
□本报记者徐莉莎曾实
成为巴文化“集大成者”
城坝遗址在终评中落选,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并不气馁。
因为达州有目标。2016年,达州提出建设巴文化高地,两年后出台“1+3”方案,从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细化落实,提出力争在2030年把达州建成名副其实的巴文化高地。
近年来,省内考古发掘力量在逐渐向巴文化倾斜。钟华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已批复同意城坝遗址2019年度考古发掘计划,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要忙的项目很多。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巴文化遗址——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和西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汉晋县城遗址——渠县城坝遗址,已列入国家“十三五”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库。在宣汉县,投资1.8亿元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已先期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底建成,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在编制《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渠县,城坝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正在编制,力争在今年底获得批复通过。
王平认为,达州目前最大的短板在学术研究。如何补齐短板?一方面,达州在机构改革中成立“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利用四川巴文化研究会落户达州的优势,整合四川省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资源,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陆续引进优秀研究人才。另一方面,今年10月,“巴山论道·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峰会”将在达州举行,并将成届次举办,以集聚全国一流巴文化专家,掌握全国巴文化学术研究主动权、话语权。
另一种思路是,通过成果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两大考古遗址公园等的建设,让达州成为巴文化“集大成者”,以此倒逼学术研究后发赶超。
打造全国巴文化旅游中心
在宣汉县,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正在排练,今年国庆将在巴山大峡谷景区上演。“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活动已深入全县。
一手抓景区载体建设,一手抓文化氛围营造,是达州文旅融合进行时的节奏。2017年,达州市将全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拓展为“6+ 2”,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抓手被纳入全市产业版图。不到两年时间,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门迎客,全市集中推出的16个重点乡村旅游景点提档升级,“巴山夜雨·水墨达州”品牌影响逐步扩大。宣汉县作为后起之秀,成功入围首批天府旅游名县40个候选县。
通过旅游资源与巴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发展新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冰雪介绍,今年达州市将树立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高标准制定《达州市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5年)》将巴文化高地建设的“一轴两翼”和城市中心旅游区、北部核心景区、东南部重点景区“三大旅游景区”融合发展。
今年3月,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组织成员行走近3000公里,遍访鄂湘渝等地,提出推进巴文化的植入、再造,实现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从前更多考虑的是以景区为载体,现在是旅游+遗址、旅游+博物馆、旅游+文化遗产,营造“诗和远方”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文化体验感。
今年起,达州市还将实施主城区城市文化景观提升工程。一方面确定达州巴文化典型文化元素图案标志、巴文化典型事件、巴文化典型人物。另一方面,规划引领,编制《全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和《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展示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一批巴文化标志性建筑,提升主城区的文化品位和对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