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鸟瞰(效果图)。
成都太古里商圈。
深化自贸区改革试验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也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2019年,成都将“年度城市任务”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努力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化水平。
以自贸区改革试验为“急先锋”,成都以更加稳健快速的脚步前行,以高辨识度的城市特色,打造一片更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乐土。
□锦舟(图片由成都市商务局提供)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深化自贸区建设 城市竞争力有效提升
在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的一个政务大厅里,从北京专程到成都办理网约车资质的韩先生,没想到此行短短一天时间就搞定了所有的手续。
按照一般流程,企业需要先到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然后再拿营业执照到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时间跨度常常需要一两个月。但是,成都试点“首证通”改革给韩先生开了“绿灯”。
去年3月,成都在全国创新推出“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后证”部门见“首证”(即市场主体开办时在环保、工商、食药监、城管等部门申请获得的首个审批许可)后直接“发证”,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交重复性申请材料,“后证”部门只做合规性审查。
“通过打通部门壁垒,市场主体既不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又不需要来回跑多个部门,高效便捷,这样的改革也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由‘重管制’向‘重服务’转型。”成都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提前预判,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真正做到了“照后减证”。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全国推广。
以“首证通”、行政审批和产业项目“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并联审批等改革试验为引领,当前,成都大力推进系统集成改革,着力提高改革试验系统性、集成性,切实把制度创新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强大动力。
“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通过统筹改革试验,我们不断深化自贸区建设,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深化自贸区改革试验,着力以制度创新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都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不仅要试出经验,更要试出特点。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聚焦具有当地特色的改革试验项目,成都积极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法定机构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等特色试验,为建设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企业发展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按计划,今年成都将力争探索形成10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案例,努力让企业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带来的实惠。
与此同时,成都还在奋力争取更多国家试点,努力争取更多具有开创性、能有力支撑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国家试点,在开展国家试点中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城市发展。
厚植比较优势
国际消费城市加速崛起 大力提升市场号召力
开年以来,成都商圈特别热闹。1月30日,在2019年(第17届)成都新春欢乐购举行的“消费在成都推进会”上,一组数据再次刷新了外界对成都消费实力的认知: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成都超过200家企业4000多家门店全城促销,共有8157万人次消费了296亿元,超过8成的参节商家实现销售额和客流量双增长。在消费升级新需求与消费新场景下,这场在全城掀起的消费购物狂欢,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持续强劲的消费内需,在让老百姓享受“买买买”愉快购物体验的同时,更让投资成都的企业家们看到了更多潜在的商机。
2月28日,2019成都市TOD商业发展大会在蓉举行,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1家知名企业和机构代表参加大会,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分享全球TOD发展典范城市经验及案例,并为成都TOD项目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TOD的到来,为成都的商业模式开发开辟了全新“战场”。会上,成都释放信号——TOD综合开发范围为成都市2035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1696公里共35条轨道线路的700个站点,可综合开发土地达到20余万亩。今年,成都将率先启动首批13个示范项目建设。
有业内专家表示,这种一站式解决人们吃住行的站点模式,将加速提升成都新经济场景和消费业态发展水平。
推动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成都还在持续加快步伐。3月1日,一场关于“成都首店经济”的商业新对话在成都市政府部门与40多位商家代表之间展开。在这场解码成都首店经济新动能的务实对话中,透露出成都未来新动向:大力引进各类品牌首店,积极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商业小店,打造消费新模式,让这座城市更具国际范儿、成都味儿。
对此,在此前举行的成都市商务工作会上,今年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2019年成都计划招引国际首店及世界品牌100家、知名美食品牌30个和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建设企业30家。
成都因商而立、因商而兴。下一步,成都还将充分利用国家促进消费升级发展机遇,精心规划大商圈,全力引进大项目,精准招引国际首店品牌,聚力打造高品质商业楼宇和社区商业街区等,通过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切实增强国内外企业对成都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并使之成为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亮丽品牌。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打造各类服务载体为企业发展“送上马扶一程”
从法国蒙彼利埃来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工作,白昕迪仍然可以和自己的欧洲“小伙伴们”保持畅通的工作交流。这得益于成都在2017年开始启用的对欧综合交往平台——“中国—欧洲中心”。
自2017年5月以来,“中国—欧洲中心”已吸引约50家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办事机构入驻,成为中西部地区对欧交往合作的新窗口,为入驻办公的国外代表们提供了便利。
“在‘中国—欧洲中心’,欧洲人不仅可以和中国人做生意,也可以找到欧洲的合作伙伴。”白昕迪说,这栋192米高的建筑,具有欧洲商品贸易展示交易中心、中欧技术交易中心、欧洲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欧洲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洲国家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等六大功能,并配套了剧院、展览、酒店等设施,让企业和机构能够“拎包入驻”,十分方便。
用好开放平台,服务外资“引进来”,中国-欧洲中心是成都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
据悉,为给各类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成都将积极会同有关区县将“中国—欧洲中心”打造成为国家级对欧开放合作平台,同时深入推进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等,全力支持有关区县推进中法、中德等国别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对外开放平台引进全球500强,全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今年将进一步围绕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外贸转型、拓展国际合作等重要环节,积极服务各类企业。”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经贸促进活动,大力推进外经外贸外事联动发展国际商务,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和激励政策,全力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构建成都企业立足成都、经营全球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