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四川工业高质量发展
2019
03/15
09:12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文/图



陈新有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举措很实在、力度很大,能明显感受到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也给了我们强烈的发展信心。”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厅厅长陈新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川将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四川工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

这在陈新有看来,“含金量”极高——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种种政策红利让人欣喜,我相信不管外界如何变化,2019年四川工业一定能完成既定目标。”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时,明确要求四川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夯实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为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年来,四川工业稳中有进,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3.7%,总量占全省工业81.7%。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引领下,全省工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2190.5亿元,有力支撑全省GDP突破4万亿元。

“2018年,四川经济发展跃上4万亿新台阶,这是一个向新高度再出发的新起点。构建支撑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工业一如既往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陈新有说,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制造强省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在推动“5+1”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聚焦16个重点领域产业,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

谈现状

“5+1”产业支撑四川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稳增长,工业挑大梁。去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工业战线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主动作为,勇挑“大梁”。

量质并升,四川工业何以形成良好局面?“经济增长背后,离不开‘5+1’产业的有力支撑。”陈新有介绍说。

谈及四川工业发展,陈新有如数家珍。四川实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好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通过几十年努力,四川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奠定了四川制造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依托基础优势,四川把建设制造强省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效化、高端化,切实增强制造业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能力。”陈新有告诉记者。

具体是如何做的?陈新有介绍说,四川谋划提出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及16个重点领域产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由17个省领导牵头联系指导五大产业领域和数字经济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打造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企业,让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支撑更加牢固,有力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将电子信息作为首个要突破的万亿产业来抓,打造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完整体系,引进布局了京东方、富士康、仁宝、纬创、中电子、海康威视等一大批行业重点企业,着力构建“大”字型“一核一带两走廊”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奠定了四川在全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地位。

其中,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1位,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大数据应用指数居全国第4位,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5位,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微型计算机年产量超过全国五分之一。

2018年,四川工业尤其是“5+1”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川GDP总量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加快向高质量迈进,工业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谈创新

推动创新资源与“5+1”产业对接

近期,京东方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与成都签约,近几年来京东方在四川总投资有望超过2000亿元,预计产值在1200亿元以上。四川也由此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柔性显示屏生产制造基地。

这只是四川工业新技术催生新动能的缩影。

在经济换挡阵痛期,伴随而来的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衔接问题,新旧动能接续和转换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热点之一。对此,陈新有认为, “工业要实现大跨越,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我省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

瓶颈如何打破?陈新有表示,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把制造强省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在推动“5+1”产业加快发展基础上,聚焦16个重点领域产业,大力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光电子、超高清视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

“人工智能”是第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智能+”首次写进报告。陈新有说,随着人工智能(AI)、增强和虚拟现实(ar/vr)、大数据、5G以及物联网的发展,下一代技术将会加强和促进彼此的发展。

“5G大产业继续突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出炉,这为四川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陈新有透露,下一步四川将培育超高清视频产业,包括节目制作、节目传播,以及接下来的推广和应用。

陈新有表示,为激发新动能,四川目前已制定实施《汇集创新资源推动四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新资源与“5+1”产业对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新组建工业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同时,四川支持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获批国家级技术中心6家(累计7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00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000家。开展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补偿试点,加大5G、氢能源等示范应用推广,建成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示范线和首座加氢站,第100架翼龙无人机下线交付,商业航天迈出坚实步伐。新动能加速成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9%,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陈新有说,四川要落实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振芯铸魂”、重大技术装备补短板、新材料等重大工程,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100家。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家、省级10家。抓好工业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支持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聚焦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领域,新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

谈前景

构造“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川工业一路走高,如何继续跳起再摸高?这也是两会记者关注的话题。

3月1日,四川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政策吹风会举行,提出四川将聚焦“5+1”万亿支柱产业,统筹区域产业布局,着力打造支撑“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四川工业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路线图。

早在去年1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就出台《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形成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经过5年努力,“5+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9年,我们将把制造强省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细分领域加快突破、数字经济跨越发展、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加快打造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企业,努力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左右。”

目标如何实现?陈新有说,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四川省明确了四大主要任务:通过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支撑“5+1”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4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20余个国内领先的细分产业集群和8个大数据产业聚集区;突出军工、农业和清洁能源三大优势板块,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此外,四川省还从经济区、市(州)两个层面,明确提出重点布局产业和产业布局目标,覆盖了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等五大经济区和成都市等21个市(州)。还出台了五大保障措施,从重点项目支持、差别化土地政策、精准招商、财政金融支持、工作责任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为优化全省区域产业布局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扎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新有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