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绵阳推进科技城加快发展:已起势,求胜势
2019
01/18
10:39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绵阳的一份时代答卷: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中,专门就绵阳科技城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这也是省委书记彭清华与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寄予的厚望与重托: 2018年5月24日,彭清华书记赴绵调研时指出,建设中国科技城是实现绵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关键所在,要把这个金字招牌擦亮叫响。

使命在肩,唯有保持一种秉承关怀而奋进之不竭动力,在一种担当有为与创新善为中,以“超常的思路”与“超常的举措”来推动绵阳国家科技城实现“超常的发展速度”与“超常的建设成效”。从2018年的布局之年,到2019年的破局之年,绵阳在推进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上牢记重托、勇担使命、奋然前行。

A 明方向 >>>

把推进科技城建设作为绵阳“第一主攻”,争当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

肩负国家使命,果敢探路前行。

2019年1月8日,在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的第二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3条经验中,由绵阳创造的就达到4条,且均与军民深度融合相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此前,在全国首批推广的13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中,绵阳贡献达到2条。这些在先行先试中的成功探索,不仅为绵阳所用,而且也为全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示范。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18年来,绵阳在肩负着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的光荣使命中,一路创新奋进砥砺前行,如今正成为全国军民融合发展优势最明显、条件最适合、前景最广阔的地区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纵深推进,作为我国军民融合探路者的绵阳在重审来路的基础上,在去年7月的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把“着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作为新时期推进绵阳发展“五个主攻方向”之首,提出这当中首要是抓创新主体培育,培育更多更优“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主体;基础是抓创新生态营造,形成服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良好环境;关键是抓创新活力激发,以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充分激发创新主体动力活力;核心是抓创新产业培育,壮大既能起支柱作用又有良好成长性的创新产业集群。

2018年11月15日,绵阳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召开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大会。全面对标中央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的权威文件,绵阳制定出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一个目标、五大行动”,成为绵阳这一行动方案的核心。一个目标,就是“争当全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五大行动,即为深入实施涵盖136项主要任务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动、军地一体化建设行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行动、军民融合产业培育行动、军民融合生态优化行动”,推动绵阳军民融合由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发力。

绵阳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取得明显成效”。

B 强核心 >>>

坚持产业导向,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特色,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为中心,筑牢科技城产业支撑。

1170.21亿元!

在日前我省发布的“2018年四川百强企业榜单”上,位于绵阳的长虹公司以销售(营业)收入1170.21亿元的骄人业绩,再次雄踞“四川企业100强”和“四川制造业100强”榜首。

“六十载为产业报国,创未来让想象发生”。从“艰苦创业,苟利国家生死以”,在上世纪50年代打造出新中国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研制基地;到“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平均每三个中国家庭就有一台长虹彩电;再到如今“智能转型,再攀新高创未来”,推进长虹智慧产业的生态构建,在60载的中流击水中,作为老牌军民企业的长虹,亲历与见证着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与中国制造业的腾飞。这也告诉人们,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必须以产业作为载体。

以锻造军民融合特色优势产业和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为目标,绵阳对接“中国制造2025”与全省“5+1”产业体系,去年以来,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实施意见”、“绵阳市支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若干措施”、“绵阳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七个行动计划”等极具针对性与含金量的文件,持续用力地推进旨在培育“千亿级企业领航、百亿级企业带动、十亿级企业支撑”大企业大集团群体的“领航计划”、旨在催生科技型中小企业像喷薄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涌流而出的“涌泉计划”、旨在锻造一批全国乃至全球先进制造领域单项冠军的“登峰计划”。

在潜心而谋中,2018年绵阳预计新增军民融合企业50户以上、总数达到380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达到1600亿元、同比增长12%,军民融合产业的总量与层次全国领跑;全市15户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100强;17户企业进入全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名单,入选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年间新增148户,历史性地突破1000户。

与之同时,一批技术领先、行业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导向的全国甚至全球制造业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加速成长,华丰 2mm 背板系列连接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安和手机振动马达全国第一、全球前三,旭虹光电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命名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市场份额全国第一。这些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领域单项冠军,推动着“绵阳制造”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C 筑平台 >>>

把推进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作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重要平台与核心载体,建设“生态至美、科技至伟、最绵阳的生态科技城”和国际化、现代化的绵阳城市新中心。

74个基础设施项目2018年内完成投资115.54亿元;

59个重点产业项目2018年内完成投资197.31亿元。

“项目引领、产城并进、全面提速”。去年以来,在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攻坚行动中,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建设势头: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生产区整体建设基本完成。这一目前世界最领先的显示产品生产线建成达产后,将助推绵阳现已形成的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再上台阶,助力绵阳打造最具全球竞争力的AMOLED产业基地。德国宝马集团授权绵阳新晨动力所生产的国际领先的宝马王子发动机下线并实现量产。东旭集团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要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好绵阳国家科技城。”这是省委书记彭清华对绵阳的要求。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与决战决胜的效率观,去年来,绵阳立足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是“科技城建设的主战场、绵阳城市发展的主平台,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核心载体、城市升级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深度研判,提出奋力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兴增长极,打造“生态至美、科技至伟、最绵阳的生态科技城”和国际化、现代化的绵阳城市新中心,构建与绵阳老城区“双核共兴”的城市发展格局,全力将集中发展区打造成为绵阳科技城的“创新特区”、“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和“开放高地”。

此间,绵阳还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的原则,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为重点,持续深入地实施“园区千百亿工程”,助力绵阳高新区打造西部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经开区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科创区打造西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等。绵阳提出,到2025年力争打造出1个2000亿元级园区、2个1000亿元级园区、5个500亿元级园区、3个100亿元级园区,在推进园区特色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促进绵阳产业的集聚、集群与集约发展,从而带动与引领绵阳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努力把绵阳科技城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