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军 胡毅 记者 王代强)11月6日,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的攀钢石灰石矿采场一片寂静——从10月26日开始,这里已经停止采场穿孔作业和爆破作业,往日热闹的采矿场面将彻底消失。据攀钢相关人员介绍,到2019年底,攀钢将全面完成退出苏铁保护区(下称“苏保区”),这片开采了40余年的“老矿山”将全部复绿,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生态优先,探矿和采矿行为必须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这是企业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相关人员介绍,攀钢石灰石矿采场自1970年组建成立以来,历经近5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冶金熔剂生产系统。按生产规模120万吨/年计算,石灰石矿尚可开采30年左右。成立于1983年的苏保区,在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断加强,石灰石矿采场及排土场被划入了苏铁保护区红线内。
经济与生态之间如何抉择?攀钢给出了答案:“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攀钢旗帜鲜明地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担当,不讲困难,不讲条件,提交满意答卷。”
为确保石灰石矿采场如期退出苏保区,前期,攀钢成立了公司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及部门专题研究部署石灰石矿采场退出苏保区相关事宜。
去年5月,攀钢停止了石灰石矿1267米水平以上开采活动。当年,攀钢投入530万元,完成采场作业区生态恢复治理72亩。今年10月26日,石灰石矿采场全面停止穿孔、爆破、开采作业,同时将穿孔设备等撤离了苏保区。同一天,石灰石矿采场向合作单位葛洲坝易普力四川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递送了《关于终止石灰石采场炸药销售爆破服务的函》,终止了采场炸药购买及爆破服务。今年以来,攀钢共投入340余万元,完成采矿区生态恢复治理320余亩。
“在保证石灰石矿采场按期退出苏保区的同时,还要将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石灰石矿采场矿长许华奎介绍,石灰石矿生产的熔剂石灰岩,是攀钢高炉冶金生产必不可少的辅助原料,每年一半以上用料都由石灰石矿供给。停产后,距离攀钢100公里采购半径内的熔剂用石灰石生产能力,暂不能满足攀钢需求,而替代矿山建设需要6年建设周期,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原料供应。
“困难面前,攀钢一方面按照既定规划,加快开发建设接替矿山步伐。另一方面举全公司之力,克服生产所需熔剂原料短缺带来生产经营困难。”相关人员介绍,攀钢成立了以矿业公司党委、行政负责人为组长的石灰石采场退出苏保区工作小组,正按计划进度有序撤出穿孔设备、开采设备,推进采场及排土场生态恢复、石灰石矿权注销等相关工作。根据现有资源情况,扩大采购半径,寻找稳定的石灰石矿石供应渠道。同时,深入市场调研,寻找新的石灰石资源,努力降低保供风险,确保攀钢生产平稳过渡。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攀钢在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投入环保资金就达103亿元以上,先后实施了矿山、发电、焦炉、烧结、高炉、转炉、轧钢、钒制品、钛产品等工序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治理项目达300余项,较好解决了以烧结机烟气脱硫等环保技术瓶颈和达标难点问题,污染控制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