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绵阳市委书记刘超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意:截至8月末,绵阳辖内银行业本外币存款余额3821.11亿元,比年初增加212.18亿元,同比增长11%;本外币贷款余额2097.16亿元,比年初增加230.17亿元,同比增长17.01%;银行业存贷款规模继续位居全省第二位,继GDP之后在全省除成都外的地市州中,贷款总量率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
推动经济向高质量迈进,需要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在中共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绵阳提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率先建成四川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绵阳金融机构不断规范经营管理,推进金融改革,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安上“加速器”、装上“发动机”、内置“减震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西部现代化强市发展。
安上“加速器”
建立企业融资工作推动机制
结合绵阳科技城实际,绵阳金融办大胆探索、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着力激发金融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确保金融工作安上“加速器”,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此,绵阳建立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率;提高县域农村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力争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县域贷款等重点板块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推动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绵阳“两个一号工程”的指导意见》《绵阳市科创中小企业融资培育与拓展计划》《绵阳市银行业支持军民融合中小微企业的十四条措施》《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具体举措,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营造良好金融监管环境。做好中小企业应急转贷服务。市县财政设立了总规模3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累计周转资金总额达17.36亿元,为138户中小企业解决应急转贷困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8404.5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支小再贷款余额14亿元,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至5.32%,较同档次贷款利率低1.48个百分点;严格实施定向降准政策;累计办理再贴现33.3亿元,其中“央行小微票据通”18.86亿元,“央行科票通”28.83亿元,定向、精准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装上“发动机”
推动经济超常规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是当今创新型经济的“发动机”。绵阳个别民营企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发展资金很少引进股权投资,而是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财务成本较高。
而通过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是权益类资产,比如新股发行、增发股票、兼并重组、私募基金投资等,无需还本付息,既融来了资金,又节约了财务成本。股权不仅能融资,还能融智,用股权激励的方法,还将充分调动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因此,绵阳把培育企业上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市上市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县市区、园区属地主体、市级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归口推动的工作机制,实施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筛选出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优秀企业建立拟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平台和专家团队,切实加强对拟上市挂牌企业的孵化辅导培育。督促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择优选择、对口签约一家以上券商专业机构,健全专业支撑体系,依托专业力量统筹推进辖区企业上市挂牌。修订《绵阳市财政金融互动和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市级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上市挂牌实行过程奖补,尽快实现企业上市挂牌辅导成本零负担;对股改、上市投入超过千万的拟上市挂牌企业给予贴息资金支持。整合行业部门扶持政策,对拟上市后备企业实施集中连续滚动支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市金融办、市经信委牵头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规范化公司制改制的指导意见》,加大财政、金融、社会管理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改制工作,使企业尽快符合对接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绵阳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券直接融资势头不错,今年1-9月全市发行债券已经超过76.4亿元。全市后备企业库首批入库111户,上市服务中介库首批入库52家,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超过300家。全市上市挂牌企业32家,其中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居全省第二位。
内置“减震器”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
绵阳金融办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改善金融供给结构和方式,全面加强风险防控,凸显经济“减震器”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资金需求调查,引导金融机构有针对性进行项目储备、对接和投放;主动摸排“僵尸企业”,出台了《绵阳市去杠杆专项工作方案》,拿出了20条具体举措引导优化金融信贷投向,促进企业合理负债,服务全市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向上争取审批权限、单列信贷资源、充分利用总行(公司)资金、债务融资工具、政府债务置换等保障实体资金供给;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金融机构日常监管和重大财税政策落实,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资金供给条件和风险保障条件。三是补齐短板,服务中小微、三农力度增强。出台了《绵阳市贯彻落实四川省普惠金融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绵阳市金融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推出了“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基地+贫困户”金融扶贫新模式,支持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方式创收增收,金融助农、助小、助弱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产品达到200余个,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顺利完成,截至日前,150家小微企业从工农中建和绵阳市商业银行获得49034.63万元的信贷支持。
在全国首创“企业+商业银行+中征平台”三方在线直连模式,率先实现应收账款全流程在线融资,通过核心企业财务系统自动传输→在线提交融资申请→银行在线审核,供应商企业24小时内即可获得贷款。截至9月末,全市169家资金提供方、6家核心企业和268家中小企业已开通中征平台用户,累计实现平台融资993笔、金额138.73亿元。今年1-9月实现融资55.96亿元。 应收账款融资“绵阳模式”获总理点赞、全国推广。
(姜林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