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三周年巡礼
梅忠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蓉
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德阳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已建成区28平方公里,新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德阳高新区有着绝佳的区位优势,距离成都市区仅19公里,成都六环路从域内穿境而过,纵深近10公里,犹如镶嵌在成都经济圈上的一颗明珠。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德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第三个年头,德阳高新区站在德阳改革开放、产业转型、成德同城发展的最前沿,奋力建设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三大特色小镇,坚持走一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高端产业、绿色园区、科技新城建设,为德阳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做出新贡献。
高新区油气装备制造基地 (廖登雄 摄)
动能转换 不断提升经济活力
近年来,德阳高新区聚焦打造装备智造之都,以三个产业试点示范基地为支撑,打造全链条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总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一是做优主导产业。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推动油气装备、新材料等装备制造产业向高附加值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设立奖励扶持基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实现从高产出到高附加值升级。目前,园区企业在钻井、试油作业、采油以及油田防腐、节能等技术领域已形成多项特色技术,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科工宏华为龙头的800亿产业集群。二是做强优势产业。以开展四川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为契机,建设省内一流医药大健康人才服务中心,汇聚国内外全链条大健康人才,推动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扩展。依托依科制药、通园制药、泰华堂制药、科盟医药产业园等打造四川国际医药健康城,形成医药大健康产品交易、仓储物流、专业培训、总部基地、健康管理、诊疗康养为一体的全产业综合体,预计到2021年实现培育100家优势企业,推出1000个医药产品,销售收入超200亿元规模。三是做实先导产业。以建设国家通航产业集群试点为抓手,放大四川航展品牌效应,形成会展+产业的发展模式,打造以通用航空为主导的“1+N”产业体系,发展“航空+”新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的航空基础设施整体方案设计制造基地、军民融合航空器零部件研制基地、航空全产业链人才培训基地、通航旅游会展基地,目前,通航产业龙头项目,百亿通航小镇已完成签约,即将落地建设,一个集生产、制造、维修、运营、服务、培训于一体的“中国最牛航空小镇”即将呼之欲出。
今年上半年,德阳高新区签约九州通、源基制药、宝石机械等项目5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德阳高新区的动能转化。
近三年来,德阳高新区大力推行“腾笼换鸟”“二次招商”,先后完成对183家企业的税收情况分析摸底,清理清退僵尸企业18家,收回低效闲置用地36.58亩。与此同时,高新区还探索建立“亩产效益”评价体系,对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贡献强度指标进行优化调整,作为企业评价的重要标准,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高新区还将项目科技含量、人才团队、环安评价作为项目用地评估重要因素,做到规划定标准、投资定面积、面积定产出、科研实力定优惠。在项目引进中,对于投资额低于3000万元的项目,一律进标准厂房,不单独供地;推行项目实施保证金制度,2018年引入的25家企业均足额缴纳保证金,其中3家企业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2018年6月底,全区实现亩平税收5万元以上企业已达47户,比2017年增加8户,累计入库税收超过5亿元,同比增长81.89%,创历史新高。
创新驱动 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四川宏华石油装备制造公司早在2012年就与吉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产学研基地。吉林大学派出一个专家团队常驻宏华与公司联合技术攻关。其研发设计的“自动化机具处理系统”成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集成,节约操作人员1/3以上,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钻机产品获得专利技术2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仅如此,双方已经在成功生产“地壳一号”钻机的基础上研发科探能力可达15000米的“地壳二号”钻机。“15000米的深度,对全球装备制造而言也是全新的挑战。”宏华副总经理吕兰介绍,“万米钻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四川宏华仅销售订单就已经超过5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如今,尝到甜头的四川宏华、上之登新材料公司等一大批企业纷纷主动与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研发平台,一个创新要素集聚、高端产业汇集的科技园区正在形成。
一直以来,搭建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强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德阳高新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德阳高新区紧扣“企业-产业-园区”的创新驱动线条,通过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科研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等形式,不断激发园区经济内生动力。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油气装备制造),充分发挥钻采设计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全检测研究院3大国内顶尖研究院研发优势,推动油气装备、新材料等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区内形成了以四川宏华等优质大企业为龙头的高附加值智能制造百亿产业集群,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质监总局授予“全国油气装备制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截至2018年6月底,德阳高新区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0余个,成立了“四川省油气装备产业专利联盟”和“四川省油气钻采产业联盟”两大创新载体。园区企业申请专利破1000件,获国省市科技进步奖41项。其中,四川宏华组建世界首个可燃冰开采实验室,“人工岛钻机研制”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凌峰航空拥有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
开放融合 不断增强对外引力
德阳高新区位于成都六环、毗邻自贸区青白江铁路港,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既临近“四向拓展”的起点,又是全域开放的支点,高新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做好“远、近、东、南”四篇文章。
——“远”就是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口岸产业合作园,建设自贸区协同发展区,创建德阳综合保税区,推动“德阳制造、德阳服务、德阳品牌”走出去,把优质项目、优质企业、优质资源引进来,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目前,德阳高新区正在创建四川省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已完成规划和工程项目前期准备,落实资金38亿元,明日宇航、宏华石油、一正泰德、西林凤腾等10余家企业确定将入驻综保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已启动总投资21.7亿元的海关巡关道、综保大道、隔离围网、海关商检大楼、检验场地等,确保综保区获批后一年内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开展与欧盟、美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际合作,成为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的首批理事单位。去年,德阳高新区被确定为四川推进中捷合作的项目基地,规划建设约4平方公里的川捷中小企业产业园。
——“近”就是要深度融入成德同城化发展,充分发挥区位最优、基础最优的桥头堡作用,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协作互补、政策机制协调共用、公共服务对接共享,高点规划、高标建设千亿科技产业新城,打造成德同城先行融合区。
——“东”就是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吸引和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资本技术“内迁内移”,打造来川投资兴业优选地和集聚地。
——“南”就是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建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德阳产业园,借力“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打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海上通道”,拓展经贸、文旅多领域开放发展新空间。
筑巢引凤 聚力展现高新魅力
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德阳高新区要发展通用航空、智能智造教育金融等产业,建设一湖六岛科技产业新城”目标,为高新区产业发展、功能定位指明了方向。
高新区发改经济局副局长张敏佳告诉记者:“目前高新区核心景观工程三星湖水利工程已经挂网招标,即将开工建设,我们将力争用2至3年时间建成德阳平原地区首个生态湖泊和河湖连通工程,形成高新区一湖六岛的生态核心景观,力争2019年6月前完成新鸥鹏教育小镇一期项目建设,形成教育产业和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将高新区打造成环成都经济区的教育高地。”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年轻的国家级高新区,锐意革新、敢为天下先的高新人,从一开始便为高新区设计了一张宏伟蓝图。这个蓝图不仅涵盖了产业,更充分体现了“人本、自然、宜居”理念。“作为一个初创园区,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我们设计理念更超前、建设标准更高。”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夏安辉说,高新区的高标准充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起点规划,引入世界500强企业AECOM公司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打造4000亩水域面积的三星湖核心生态景观工程,坚持三年成园区,五年成园林的生态开发建设之路,形成一岛一主业,一岛一景观的“一湖六岛”特色空间布局,力争2025年建成德阳“产城融合”的示范园区,形成人本、自然、人文的5A级绿色园区;与成都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等地建立交通、土地、规划沟通协作机制,力争到2021年实现园区骨干道路与广汉市、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成都国际铁路港无缝连接,做到10分钟内通达。二是高标准建设,园区道路、综合管廊、景观绿化、双创中心等均按国内最高标准设计,目前玉璋路、环壁北路至玉璜路等骨干道路施工图设计、勘察等前期工作初步完成。三星湖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已启动立项和EPC招标,力争2021年建成;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其功能规模在四川处于领先水平。三是高水平招商,围绕宜商宜居宜业目标,聚力补齐公共服务资源短板,着力引进一批优质教育医疗项目,到2021年初步形成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聚,2025年建成环成都经济带教育医疗产业高地,目前签约项目圣德康医院、新鸥鹏教育小镇等已开工建设,巴川中学预计2019年9月完成首批招生并正式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