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大数据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易陟 杨萍
不久前,我省召开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七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会上重点剖析了“5+1”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着力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打造成主营业务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1”就是数字经济。目前,我省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并且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增速排名全国第4位。数字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也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新一轮技术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我省依托独特的区位、产业、电力、政策优势和条件,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数量全国第一;光纤宽带端口排名全国第四;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全国第七;大数据应用指数全国第三;数联铭品、映潮科技、勤智数码、四方伟业等一批大数据优秀企业迅速成长……
为加速布局全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我省提出“以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产业融合创新为核心;汇聚大数据要素资源、高端人才和优秀企业;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培育大数据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地区领先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成为全省新兴支柱产业,大数据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增值3000亿元。
技术创新 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
创新驱动,技术先行。
“掌握大数据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数据产业推进处相关负责人说道,近年来,我省大数据领域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技术创新已成为大数据发展的“关键钥匙”。
作为四川大数据行业的翘楚,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攻于大数据的“技术创新”。
2015年,数联铭品推出全球首款金融大数据企业全息画像引擎——浩格云信。据介绍,浩格云信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状态和投融资动态,可制作出企业画像全息时光机,实时展现任一时刻的企业状态和任一周期的经营成果。据悉,浩格云信推出不久,位列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普华永道(北京)、毕马威(成都)等纷纷成为该产品的用户。
2016年,数联铭品联合财新传媒开发了适时跟踪新经济产业进程的中国新经济指数,这也是首个运用大数据方法构建的国家级宏观经济指数,创新性地解决了中国新经济度量和新经济发展情况监测的“痛点”。
2017年,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数联铭品展示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创新产品吸睛无数。
短短几年,数联铭品找准技术突破口,从众多大数据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研发能力最强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服务公司之一。
数联铭品只是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缩影。拥有核心技术,无疑成为我省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的利器。
2017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的《四川省十三五大数据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重点提升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具体而言,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完善产业推进机制和省部院企合作机制,建立一批技术攻关平台、共性基础平台、工程技术研究平台、标准检测平台和公共技术支持平台,突破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架构。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我省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推动国际合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带动大数据系统发展的科学家和创新领军人才。支持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大数据各专项工程建设,鼓励跨校联合培养大数据复合型人才,支持我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信息化企业设立大数据研究机构,开展大数据理论和科学研究,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依托全省与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相关的120余个研究所、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完善的人才体系,力争2020年前,我省大数据专利数进入全国前六。
壮大企业 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今年5月,第四届数据博览会发布了《中国大数据企业排行榜》,我省的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斯沃茨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九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映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均榜上有名。
一批批优势企业的迅速崛起,也标志着我省的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我省信息领域的“新石油”。
近年来,为了给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大承载能力,我省开展了骨干传输网、无线城市、互联网际同城直联、数据存储灾备、高性能云计算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光网省”,四川光网覆盖2400余万户家庭,光网宽带用户超过730万户,光网用户平均上网带宽达到37.9M,位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均在我省有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布点。据统计,我省在用和在建数据中心近百个,数据中心总设计机架数已超十万,这也意味着我省数据中心规模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亚马逊、IBM、华为、浪潮、腾讯、百度、阿里等国内外企业先后在我省建设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中心,成都市郫都区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眉山市大数据中心、泸州市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顺利实施,“互联网+四川制造”的推进,数量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聚集了海量的数据。
丰富的数据成为四川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黑土地”。在金融、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物流、电商等领域,我省涌现了大量新业态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
“我们会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提炼、加工、处理,为政府提供电子商务的交易走势,为行业分析哪些企业是‘黑马’,哪些企业是‘李鬼’。”成都市映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超告诉记者,映潮科技为商务部提供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监测全国范围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并且成立了“农村电商大数据中心”,目前与20余省市、50余市州、上百个区县政府部门展开数据合作。
企业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集聚一批服务能力突出的云服务提供商,促进本地信息技术企业创新模式、转型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嫁接重组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大数据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形成1000家创新能力较强的大数据企业。
应用示范 加速大数据生态圈建设
4月16日,赛迪智库发布最新《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我省大数据应用水平登榜前十,位居第三。
尽管如此,我省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开放流通不够、数据利用率低、数据资产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我省需要从“聚、通、享”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聚集起来,其次是要让数据在各部门之间畅通流动,最后就是由政府主导成立大数据应用公司,让数据在社会上共享,让需要的企业进行应用开发。”
据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大数据产业推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正梳理已有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和共享清单,建立政务资源共享目录。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省通过推进社会信息化,带动大数据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譬如,打造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教育大数据平台、“天虎云商”电子商务平台、智能交通出行服务云平台、“云游四海”智慧旅游等平台,实施游戏行业大数据挖掘、移动医疗、电子政务云、视频云、中国银联移动支付等40多个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大数据在经济转型中的应用,不断创造新业态、新模式。
记者还了解到,当前,我省正在依托成都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打造成德绵眉大数据产业走廊。其中,绵阳市将突出发展军民融合、国防工业大数据应用,构建军民协同创新大数据服务体系;德阳市重点发展工业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推动建立智能制造集群,形成“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应用基地;泸州依托西南云海泸州大数据产业园,将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川南片区大数据产业中心……
作为“西南云海”大数据产业园的战略合作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华为通过整合公司资源,联合泸州市政府重点推进酒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工程、港口物流大数据应用工程等八大工程,将引领、带动大数据资源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有效流转和广泛应用。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产业必将成为其“内核动力”,加速抢滩大数据产业的四川,也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开启大数据驱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