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力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萍 易陟 实习生 赵博文
约一米高、20公斤重,截瘫患者穿上这款犹如“钢铁侠”腿部的“盔甲”装备,就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如行走。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这是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研发的“助行外骨骼机器人(AIDER)”带来的福音。
“助行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是近年来四川科技飞速发展的缩影,更是我省人工智能发展的亮眼成果。
目前,我省正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前瞻性布局,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四川提供强有力支撑。
力争到2022年,我省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重点产品、行业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抢抓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四川在行动。
A 锻造“金钥匙”
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化”
“狭义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些算法、芯片、计算平台等,必须跟产业落地结合,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改变医疗技术环境就是场景应用化。”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洪表示,康复医学或医学康复就是应用场景。
“外骨骼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产品,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感知人体运动意图,把信息迅速传递给计算机,并通过控制模块传达命令。”程洪介绍,这款机器人主要包括电驱关节、机械连杆、智能鞋、腰部支撑及绑缚附件等,通过这些部分的高速运转,可为偏瘫、下肢瘫痪等无法独立行走的病人提供康复辅助和行走助力。
记者注意到,外骨骼机器人还有一个重要部件,穿戴者如同背着一个背包一样。“腰部背包,相当于一个计算机,患者的所有信息都被收集到这个计算机里,最终实现人机合一,完成站立、原地转弯、平视行走等动作。”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吴汀告诉记者,“背包”将所有数据上传至“云脑平台”,可自动记录患者的运动曲线,同时,数据上传后会对病人进行评价,并作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程洪解释道:“该系统将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有机融合,可大大增强和恢复人体的运动功能。”外骨骼机器人服务于下肢截瘫病人,帮助患者起坐和行走,摆脱传统轮椅的束缚,AIDER的成功研发也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革命的进步,使残疾人站起来走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患者,最终建立从机器人到康复医疗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提升康复工程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水平。”程洪说。
据悉,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达州和崇州市等地的相关医院进行了临床测试,正在自主基础研究成果和技术上进行外骨骼机器人的产业化。工程样机已经问世,预计将于年内实现产品化。
“人工智能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于各类场景下的应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大数据产业推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重点瞄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发展面向VR/AR、4K及以上超高清、3D视频的“新型显示生态圈”,面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云制造生态圈”,面向车联网、无人机的“智能交通生态圈”,以及面向通信设备、智能终端的“制造业生态圈”等。
同样,程洪也认为,四川有足够的场景,并且场景也非常复杂,同时,也拥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复杂的应用场景,能较好地实现人工智能的落地和开发等。
目前,全省约有125家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企业,居西部第一,涵盖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语音识别、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硬件、大数据等领域,其中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企业81家,人工智能核心基础领域有企业44家。
“我省人工智能已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进行应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大数据产业推进处负责人表示,在智能制造方面,我省将加快建立数字机床、互联网络,实时、在线收集机床状态数据、加工任务数据、产品质量数据,通过车间物联网络基本实现车间现场信息感知与远程监控。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今年,我省还将出台《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四川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工智能已成为我省当前经济发展和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正在帮助患者坐起
B 加码“金钥匙”
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化”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考生”——“高考机器人”。去年,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考机器人(AI-MATHS)在断网断库的前提下数学单科考出了105分的成绩。
“他进步很快,现在已经稳定在136分,这个成绩也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CEO林辉告诉记者,准星自主研发的高考机器人AI-MATHS,每一行代码都是自己的。以人工智能综合技术为基础诞生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高考机器人AI-MATHS,是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大背景下自主研发的数学问题自动求解平台。
林辉说,研发高考机器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与人类PK,而是用高考机器人的技术辅助教学,不同于解题机器,AI-MATHS解题全靠逻辑推理,是会学习、会记忆、会应用的智能教育机器人。对此,基于高考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了支持老师分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练习的智能测评应用产品——豆豆数学。这也是准星人工智能从基础技术高考机器人到落地应用豆豆数学的成功飞跃。
据悉,豆豆数学是全国第一批一百个优秀技术和案例之一,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优秀技术和应用案例集》,也是其中唯一的面向初等数学教育的产品。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部分班级使用了该产品。“据数据显示,使用豆豆数学的孩子,只要做到错题日日清,作业的理解度能够达到80%;未使用豆豆数学的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度只能达到20%,成绩相差20分以上。”林辉告诉记者,使用豆豆数学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实现大幅度提升。
“豆豆数学=全日助教+伴学老师。豆豆数学主要智能内容包括基于学生手写笔迹自动识别的主观题逐行诊断技术、初等数学领域知识图谱的错误类型精准定位和自动判卷技术、实现初等数学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分析的平台等,以简单的作业拍照入手,实现智能批阅+智能生成教案+智能一题多解与变式变形+智能错题本等多种应用,使教与学的数据,在全链条、多维度、精细化的基础上智能升级。”林辉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将向全国推广豆豆数学应用,实现豆豆数学产品化。
同样为了实现产品化,程洪带领专家成立了“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一步还将做服务于手部、膝盖等关节的‘外骨骼设备’,进行一些‘模块化’的研发。未来一旦实现产业化,外骨骼机器人将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大展身手。”
目前,我省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依托我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软件、网络安全等现有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成都、绵阳和川南(以泸州和宜宾为主),通过人工智能重点专项和前沿与共性技术试点示范项目,科学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
2017年,我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到2020年,我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8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C 擦亮“金钥匙”
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成都东站有这样一款“黑科技”——带人脸识别技术的自助验证闸机。据了解,这种闸机先要将旅客的身份证与火车票叠放并将二维码朝上让机器识别,通过后旅客进入到人脸识别区,待机器识别成功后方可进站,从旅客验票到识别过关,通常情况下需时5-8秒。“目前,自助验证闸机在成都火车东站已经规模化使用,设有40个通道,经过铁路人证票查验系统800万人次检验,正确识别率达到95.6%。”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志胜告诉记者,该款“黑科技”正是川大智胜布局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的应用。
今年5月,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上,川大智胜作为我省人工智能企业唯一代表,携高端三维人脸识别设备精彩亮相,向全国观众展示其品牌魅力。
“高精度的三维人脸识别产品相较于二维人脸识别产品,具有很强的防伪性和较高的准确度,受光照和角度影响小,对于重要机关和军工部门等安全要求级别高的单位比较适合。”游志胜讲道,川大智胜一直瞄准三维人像识别技术,技术国内领先。
目前,川大智胜已经完成了高精度三维全脸照相机原理样机和应用样机的工作,对人脸细节的测量精度达到了0.1毫米,采集速度达0.05秒。
“人工智能可以和各个产业进行结合,也将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逐步打开万亿级别的市场。”游志胜认为,“也许不久的将来,你的脸就是门卡或钥匙,房门通过三维自动识别的‘刷脸卡’技术,自动为您开门。”
上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大数据产业推进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我省正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科学建设人工智能科创小镇、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成都天府新区人工智能社区、九寨沟人工智能智慧景区、“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四川试验基地等产业载体,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链,以承载体和平台促进形成规模化产业聚集,促进四川省人工智能生态圈建设。
据悉,目前我省已在天府新区规划5平方公里“智能制造产业园”,用于建设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产业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同时,谋划以成都菁蓉国际广场为主体建设人工智能科创小镇。
不仅如此,我省正加大军民融合力度,推动军民两用无人机产业互促发展,支持民用无人机企业与军工企业对接发展。目前,四川正规划建设无人机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实现产业的集聚。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构建起新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我省正按照成链集聚,瞄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形成纵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横向跨产业融合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周一的清晨,还在被窝里的你只需说一句“打开卧室窗帘”,随着指令的发出,窗帘缓缓地拉开,阳光也慢慢撒入房间。起床后洗漱完毕,吃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做出的可口早餐,通过智能眼镜,一目了然地看到今天的空气状况、气温、待办事项等内容,再坐上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去上班。
今后,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以及各种AI技术将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将开启你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