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引进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特大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目标,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推动绵阳招商引 资总量和位次、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四川经济日报讯 (记者 任毅)在一种上下同欲“大抓项目”与“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中,6月25日,绵阳市游仙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签约仪式在绵举行,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主要包含发电和储存两种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新能源技术及产业化。
据悉,率先落地的两个项目技术来源来于我国最早开展无机材料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其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弱光发电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钛酸锂储能电池技术,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的储能电池技术,项目方也是全球唯一能够量产“固态钛酸锂电池”的厂商。
当日签约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9.4亿元,建设钛酸锂电池和染料敏化电池两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6亿元,实现年税收1.2亿元;二期投资120.6亿元,建设新能源集群项目,包括不限于新能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知名电池机械生产设备、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以及新能源电动物流车运营企业等,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绵阳市游仙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将进一步促进游仙区乃至整个绵阳市节能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王东在发言中说:“绵阳科技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将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多合作契机,为国家科技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重大产业项目具有极强的带动能力和吸附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据了解,近三年来,绵阳上下坚持把引进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特大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目标,在全市上下 “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抓重大项目攻坚中,实现招商引资特别是重特大产业项目招商的历史性突破。
记者通过梳理了解到,近三年来,绵阳通过持续精准专业化招商,先后成功地新引进了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面板生产线、453亿元的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240亿元的惠科液晶显示器件、202亿元的威马新能源汽车和166亿元的威马固态电池等5亿元以上的项目273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从2014年的全省第九位提升到2015年第七位,再到2016年、2017年的全省第二位,这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引进成就了“招大引强”的“绵阳现象”。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这些重大产业项目的陆续投产达效,预计绵阳将年新增产值3000亿元以上,再造一个“工业绵阳”;未来几年绵阳经济发展有望稳定并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这也将为我省着力形成“一干多支”的发展格局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