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得益于多山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竹子18属160余种1752万亩,竹产业产值261亿元。四川竹产业具有品种多、规模集中、基础好三大优势。四川竹林面积全国第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眉山是四川竹资源培育重点地区,从海拔2830米的瓦屋山到青衣江、岷江两岸分布有近100余种竹类。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因优越的竹类自然生态环境,被列入国家大熊猫公园规划范围。全市森林面积4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07%,其中竹林108万亩,可年产竹材60万吨、竹笋10万吨。
近年来,眉山竹编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等25类3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形成了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电子商务等发展业态;眉山市与高校合作,每年研发竹类新产品近100个,已拥有竹艺专利授权40多件,版权登记200多件。2017年,全市竹类综合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竹农的竹业人均收入超过750元,近万人通过竹产业脱贫。在“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眉山市青神县,更是实现了由竹子到竹用品、再到竹编艺术品的精彩蝶变,成为中国传统竹文化的传承地与现代竹艺术的研发地。青神竹编也因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赠送奥地利总统的茶具 (张忠苹 摄)
国际竹藤组织采购的礼品 (张忠苹 摄)
国际竹艺城入住熊猫
眉山青神国际竹艺城
国际竹艺城竹艺大比拼 (眉山日报社供图)
青神竹编文化艺术节舞龙表演 (青神县旅游局供图)
传承非遗
竹香一缕“绕指柔”
张德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传承人、青神县竹福竹编艺术创作中心创始人,四川十大民间艺术家。早在2008年11月,张德明就和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推出的子品牌“上下”合作,编织竹丝扣瓷茶具。在上海淮海路的“上下”奢侈品专卖店里,最贵的一个竹编花瓶售价近3万元。
作为老字辈竹编艺人代言人之一的他,在今年3月中旬接到了一份意义非同寻常的订单:为即将来华访问的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准备一件竹编工艺品。经过几天几夜的精心打磨,一套翠色欲滴的茶具出炉,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丝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的完美结合体,四川的慈竹和浙江的陶瓷通过两地匠人精湛的工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张德明告诉记者,给这件礼品的命名颇花了些工夫,几番苦思冥想后豁然开朗,将这套茶具命名为“融”。张德明说,“融”既是竹与瓷的无缝对接,又是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完美诠释。竹和瓷一样都来源于泥土,是大地这个共同的母亲孕育了它们,竹生长于大地用它的绿荫呵护着母亲,抽丝剥茧后又用它的身体对来自泥土的瓷进行再次的拱卫,不仅隔热、防烫,而且美观、精致。竹的温润,瓷的典雅,二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使青神竹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升华。
6月5日,身在福建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的喻先生收到了刚刚从网络平台购买的竹编保温水杯,制作这水杯的竹子原材料来自青神县的白果乡下翁村的农户费兴明。今年开春以来,费兴明已经陆陆续续向青神县众鑫公司以一元一斤的价格销售了自家山前屋后栽种的2000公斤慈竹。
卿春,80后,三峡移民,青神县众鑫竹藤制品有限公司的经理。卿春经营的竹藤制品公司每个月线上线下的营业额有50万左右的规模,今年接的最大一笔单是国际竹藤组织预定的1400多个礼品瓷胎竹杯,采购金额接近30万元。
一根普通的慈竹,经过怎样的工序,才能化为瓷杯上面的“绕指柔”?据卿春介绍,慈竹得先用很细的木工锯锯成节状,然后刮青,接着晾晒两到三天,这些来自山区的慈竹在阳光下散去了全部的水份,韧性一点点的充满了身体的每个角落。这个时候要用篾刀把竹节分为1.5公分宽的块状,再把竹节按0.22毫米的厚度轻轻进行分层,从柔韧性和竹本身特有的色彩考虑只能用第一层的慈竹,然后分丝,丝的宽度0.4-0.5毫米。一般情况下,100斤的慈竹可以出400克的精品竹丝,做一个瓷胎竹杯大概需要5-10克丝。
据了解,青神县充分利用互联网+,走产业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路子,鼓励发展竹编电商。目前全县现有竹制品网店300多家,网上销售额近2亿元。
出台政策
集群发展“编经济”
2016年8月,眉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竹编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全市将以“编”为主,大力发展竹编“百姓经济”,加快竹编产业的工业化改造、信息化提升和产业化经营,同步推进“竹+”系列产品的集约集群发展。
2018年4月,眉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全市将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四链”竹产业新格局,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眉山特色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一批竹艺名城、竹艺名镇、竹艺名村和竹艺人家,竹林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彰显、竹环保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竹文化传承进一步发扬光大,让竹林成为美丽眉山一道靓丽风景线。
自2012年以来,眉山市始终坚持将竹产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竹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连续3次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坚持一幅蓝图绘到底,切实把“一根竹子”做成了一个产业。近四年,市级财政累计安排竹产业扶持资金达7600万元;从今年起,全市将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4亿元以上,用于竹产业技改升级、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市场推广和对竹企业奖励扶持及贷款贴息等。
在青神,自《青神竹编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获得省政府批复后,各级不断加大对竹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一批国际竹编工匠大师的传承引领作用,深度开发竹编制品,努力构建“竹+X”“竹+品牌”等多元化发展体系,实现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竹家具、竹装饰等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产品发展到25个大类、3000多种产品,并与爱马仕、香奈尔、鑫玉珠宝、国金黄金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实现跨界合作,每年生产销售26个品种1.5万余件产品。青神竹编获得竹艺专利授权41件,版权登记212件,被列为四川省外事礼品,产品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竹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就业、致富打开了新路。近年来眉山充分发展“国际竹藤组织培训基地”影响力和作用,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竹编技能培训,带动就业创业、助贫致富,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连续6年实施竹编“千人培训计划”,让地方群众,特别是残疾人、妇女等群体实现灵活居家就业;举办全国竹产业扶贫培训班20多期,为四川凉山、广西罗城、贵州凯里、西藏墨脱等20多个省市培训5000余人次,带动国内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每年实施对外授助培训项目,对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学员培训10余期,共培训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加纳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竹产业贫困人口5000余人。
绘就蓝图
致力构建“六个+”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青神形成了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等六大业态,拥有云华竹旅、美联家居、西龙纸业等规模以上竹业龙头企业和100余家手工作坊,竹编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城市,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让竹编走上一条特色产业之路,将这一无形资产打造成有形的支柱产业,青神县专门成立竹编产业园区,鼓励产业向园区聚集,以推动产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在园区建设上,每年拿出2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并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财政投入、引进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筹措资金,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资金难题。
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青神县西龙镇,是一家集生产、销售、品牌运营为一体的竹产业创新型企业。公司于2014年底,以“简单·适度”为品牌理念,开创了“斑布BABO”竹纤维本色生活用纸品牌,先后与全国知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研发出了自己的国家专利——“生物质精炼技术”,实现了竹产业生物质全价循环利用,填补了行业空白。自2015年全国首家推出竹本色“斑布”系列产品以来,公司经营指标快速增长,产值连续3年翻番。2017年,实现了中国本色生活用纸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30%以上,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9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收售竹农竹材40余万吨,助农增收3亿余元。在去年双11的销售大战中,斑布纸实现网络销售额5200余万元。
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从事竹和竹制艺术开发、研究、生产、旅游为一体的公司,是眉山市竹编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公司以“开拓、创新、求实、奉献”为宗旨,将青神竹编开创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家具”“瓷胎竹编”四大系列,创新出了2000多个竹编新产品,把现代竹编文化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公司成立以来,共承办了各类竹编艺术的长、短培训班和专题讲座500多期,共有来自45个国家的25000多人接受了多层次、多规格、多专业的培训。约有百分之一的学员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合作社和培训基地,有20%的学员常年从事竹编生产,靠竹编走上了富裕之路。
目前,青神县竹产业总产值达16亿元,竹编产品直接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竹编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占县域GDP的8.6%;竹产业从业人数3.5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农民人均从竹产业收入1500元以上。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为进一步加快竹编产业发展,眉山市提出了力争在“十三五”末,全市竹编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从业人员达100万人的“双百”工程。将加快竹编产业的工业化改造、信息化提升、产业化经营,构建“研发机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千家万户+互联网+金融”的“六个+”竹编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主攻二产,发展三产,提升一产”的竹编产业发展新格局,从而全面带动眉山的竹文化和竹产业发展,带动创新、创业和农民增收致富。
(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