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成都谋建“全球通”
2018
06/06
09:59


高水平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

□本报记者陈碧红蒋君芳

A

现场

南向通道正在拓宽

“关于共同推动南向通道建设的事宜,这几天我们正抓紧和广西北部湾、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几方协商。”6月5日,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发展部部长郑双莉告诉记者,他们正忙着筹备相关文件材料。按照合作思路,参与各方将充分利用铁路和海洋运输等通道,共同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海外市场。

去年11月正式鸣笛启动的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是已启用的南向通道之一。这条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经由广西钦州、再通过海运抵达东南亚各国,7天就可将医药制品、汽车零件等“成都造”产品运至东南亚。半年多来,该班列已从最初的每周1班增加到每周2班,截至5月31日已开行62列、1823车、3646标箱。

“南向铁海联运班列的开行,吸引了部分原通过江海联运或通过铁路运输至上海港再到东南亚、中东地区的货源。”郑双莉介绍,货源主要为眉山、雅安等地运往东南亚、中东地区的元明粉、钛白粉等普通化工品及成都龙泉运往越南的汽车配件。

经过近半年来的运行、调整,这条南向班列目前已形成了以成都本地企业龙泉汽车配件为主体的班列货源结构,推进班列运输从低附加值货物向高附加值货物的转变。

B

分析

“地理中心”作用发挥不足

30多年来,成都,这个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国际航线网络的密度就是表现之一。截至5月底,成都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6条,位居中西部第一,成为国内航空“第四城”。

随着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曾经的“蜀道难”早已不见。但对于将“世界性城市”作为目标的成都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在几天前召开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市主要负责人指出了成都的短板所在,“成都作为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中转能力不强,中转率仅5.3%,远低于国际枢纽中转率30%的水平。”

在一份由成都市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相关课题报告中,成都的短板也被系统性地进行梳理并加以呈现。

航空枢纽方面,目前停留在点对点的航线拓展层面,存在国际力量不足、国际航线结构不优、热点航线集中度过高等问题,“去年成都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为11.7万吨,仅为浦东机场的4%、香港机场的3%。”

陆海通道方面,成都南向对空中通道的依赖程度较高,尚未开通往返直达国际铁路班列,常态化公路运输体系也尚未建立,出海通道单一。

即使是开行量在国内中欧班列中占据优势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去年蓉欧快铁重载率6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路线推广、货源组织、市场开发仍不够充分。”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C

谋划

破除空间制约 打通国际市场

法兰克福依托国际航空和欧洲铁路枢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之一;新加坡依托国际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成为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全球其他地方到达东南亚南亚的门户……

成都,如何成为下一个门户?“重点在于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成都相关负责人认为,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首先要依托国际空港、铁路港“双枢纽”,构建起“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际航空大通道建设方面,成都将利用地理中心优势,以“一市两场”为载体,全面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干线网络,加快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国际铁路通道方面,按照“四向”拓展战略,依托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

高效畅达的国际通道网络,将成为成都乃至西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载体。一系列谋划也加快启动:围绕产业转移趋势和跨国企业全球布局要求,规划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以自贸区为载体谋划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建设……

成都还将着力打造两个枢纽:一是面向全球的制造型企业配送枢纽。围绕世界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分销城市,开展灵活的货运包机和班列定制服务,为跨国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各环节的供应链垂直融合解决方案,缩短全球供应链响应时间,降低整体成本;二是面向泛亚的国际区域分销企业配送枢纽。围绕跨国企业,搭建全球配送体系,为跨国分销企业的配送中心、零售卖场提供基于供应链全环节的定制化物流服务、专业化清关服务、多样化组配服务,帮助跨国分销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还将通过争取设立内陆自由贸易港,探索基于“两港”的陆空多式联运模式和国际贸易规则,构建满足全球采购、全球配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力争到2022年,成都全市货物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2万亿元。

专家谈

以航空运输为突破口 进一步提高成都开放水平

嘉宾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

对外开放,离不开与世界各国在物资、人员、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相互交流,因此,交通通道建设是一国或一个区域对外开放最重要的载体。成都的对外通道建设不仅影响和决定着成都自身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四川的对外开放水平。

目前,成都在交通通道建设方面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通江达海抵边、沟通中亚南亚、直达欧洲北美的对外运输大通道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国际航空枢纽能力有待提升;三是铁路枢纽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中,成都处于高铁网西部末端,仅有“两纵一横”连接,出入川高铁仅有西成、成渝建成通车;四是公、铁、空多式联运网络尚未形成。

未来一段时期,成都需要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对对外开放的支撑保障和先导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尤其要以航空运输作为突破口,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城市。一方面,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精准定位为轮辐式中转型洲际中枢机场,并按相关要求规划建设航站楼,力争机场排名进入全球前15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加成都国际(地区)航线数量,拓展4小时航程的亚洲航线,加密10小时航程的洲际航线,开发10小时以上的跨洋洲际远程航线。

此外,成都还应着力出川高铁大通道建设,并最大化利用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打造“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本报记者蒋君芳陈碧红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