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成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2018
03/06
09:12

3月1日,《成都市推进智能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公布——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大力促进应用示范、产业集聚,力争用5年时间将成都智能经济产业规模做到5000亿元,成为全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城市样本。智能经济,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最活跃、应用场景最广泛、产业爆发力最强、辐射影响最广的经济领域。而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是经济创新增长新动能,是新经济发展动力之源。同日发布的《成都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在聚焦信息技术产业关键领域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到2022年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成都即在深化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密集发力。成都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筑牢产业基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乘数效应,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2018年,成都将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战国

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2017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远超预期,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增速新高。这意味着,经历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之后,面貌一新的成都工业正加速发展。

另一个可以说明的数据是,2017年成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73家,增长17.9%,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1.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增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成都的崛起最为显著。去年10月底,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是我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已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开启了中国柔性显示的新纪元;今年1月28日,总投资280亿元的成都中电熊猫G8.6液晶面板项目正式启动,是国内首条完全自主化建设和运营的金属氧化物液晶面板生产线。

类似具有产业“风向标”意义的项目,在成都还有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制造、紫光集成电路、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沃尔沃乘用车整车项目、航天通信产业园等项目,均是投资体量巨大、产业转型带动效果显著、具有产业生态圈引擎作用的“好项目”。

这些重大项目向成都聚集,可以放在一个背景下审视:成都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为西部地区树立制造强市的典型样板,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

2017年以来,成都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大力发展新经济,这些有力举措为推进试点示范创造了良好条件。

成都今年将继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在特色优势领域,对标国际先进,短期突破赶超,体现中国制造水平,为国家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作出成都贡献。

2018年成都将着力在三方面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竞争,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新动能,推动建设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施制造业质量标准化、制造业品牌建设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

推进“去产能”,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生物材料、石墨及碳素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开展节能降耗和工业水污染防治,进一步降低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2月初,成都市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首批认定企业名单出炉,包括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内的35家单位现身榜单。

在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四川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鲜明。

成都是全国主要的国防科技工业承载地之一,军民融合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按照《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所确立的目标,成都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近年来,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成都破土而出。

去年4月,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开工仪式在成都科学城举行。张军、徐惠彬、房建成、王华明、江雷5名年轻院士和老一辈科学家刘大响院士领衔的团队,将在成都开展空天数据、航空特种功能材料、微纳电子等多个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在成都全市统筹布局的66个产业功能区中,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园是以军民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向的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的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北斗导航、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目前,该园区正在实施成都芯谷等9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

今年1月17日,新都区与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携手打造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园项目,力争到2025年,在石板滩规划建设9平方公里的航空动力园,将形成航空产业集群,实现30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

成都探索的“民口企业配套军品的认定标准和准入机制”“军民两用技术联盟股权合作新机制”两项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

据介绍,2018年成都将探索“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推动设立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加快建设涡轮院研发总部、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等军民融合核心研发中心,以及双流区、新都区、彭州市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和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和重大创新工程,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为此,成都将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基地,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

掀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新高潮

四川将2018年确定为“项目年”,成都将2018年确定为“全面落实年”,聚焦到产业转型升级,成都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成都将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年度投资4000亿元以上。成都正在加速实现这一目标。3月2日,成都市2018年一季度2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602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正是成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新优势、增添新动能的真实写照。

从2017年的实践看:——抓项目,抓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去年12月,神龙汽车成都工厂下线第10万辆新车,工厂建成一年内连续推出东风标致4008、5008,东风雪铁龙SUV天逸C5 Aircross等三款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这种力度既刷新了汽车制造项目投产爬产的“成都速度”,又提升了“成都造”的全球影响力。

——抓项目,抓出了产业动能转换。成都在全市掀起大抓项目建设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2017年完成工业投资3008.7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技改投资2780.9亿元,增长42.2%,与之相关,五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近七成。

——抓项目,实现了产业绿色发展。成都不仅全面淘汰了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还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的过程中,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成都将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

其中,瞄准重点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重要科研院所,将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重点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生态圈建设。

在促进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方面,整合区(市)县资源,强化存量招商,成都针对梳理出的招商目标企业开展联动投资促进,对各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及500强企业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30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项目,重点推进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已签约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产。企业不仅引得进来,还要在成都扎得下根。

成都将继续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分级扶持壮大一批“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做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做优一批总部企业,支持本地企业稳心留根、发展壮大;着力打造“大企业强、小企业精”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梯队格局。

同时,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建立围绕企业选址融资、日常运营、容错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三到精神”,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成都市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银企校院”四方平台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