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智慧企业创新发展论坛”探讨智慧企业建设理论与实践
12月27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成都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2017年智慧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此次论坛以“建设智慧企业、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深入研究探讨智慧企业建设理论与实践,全面展示企业“双创”成果,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大趋势,一些传统企业已开始向智慧企业转型,引发了哪些思考?
深挖大数据金矿
智慧企业建设成共识
“智慧企业”的概念,是在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应用之后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通过强化物联网建设、深化大数据挖掘、推进管理变革创新,将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全要素数字化感知、网格化传输、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应用,从而使企业呈现出风险识别自动化、决策管理智能化、纠偏升级自主化的柔性组织形态和新型管理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论坛上,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会长邹广严在论坛上表示:“去年12月,我们在这里举办了首届智慧企业创新发展峰会,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启了智慧企业建设的崭新篇章。这次论坛,我们进行了提档升级,吸引了国内数百家知名企业、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参加,必将对推动智慧企业建设,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希望广大企业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坚决全面推进智慧企业建设,提高智慧企业建设的质量和实效。”
目前,成都已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成都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智慧企业建设体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整个企业作为智能人来打造。”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正红认为,智慧企业建设将有助于加快发展大数据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形成增长新动力,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智慧企业建设将成为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新名片。
实践探索有成效
“大渡河样板”受热捧
27日的活动现场,涌现出了很多亮点。
“黄皮肤”的第二代巡检预警机器人外形独特,一出场便吸引了众多目光关注。这款由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以下简称“大渡河公司”)自主研发的巡检预警机器人,取代了人工作业,每年能减少人工成本、管理成本400万元。
仅凭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建设,就能节约成本费用超过1亿元;依靠预报调控一体化平台,就可每年减少负荷调节工作量约3万次;通过定量降水预报等先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就能减少电煤消耗11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0万吨。大渡河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三元融合,在工程建设、生产运营、智能调度等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大渡河公司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受市场供求形势变化以及流域开发规模扩大的影响,大渡河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企业管理也面临着挑战。在川的大渡河公司作为试点,开展了“智慧企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该公司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水电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各环节深度融合,创立了智慧企业业务和技术架构、流域大数据中心,并研发出大型水电流域智能决策管控关键技术、成套安全管控产品。通过整合水电业务大数据,打破了过去各业务单元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纵横联通和实时共享。同时,产品还应用于大渡河流域,实现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智慧企业”的创新为大渡河流域发展水电事业保驾护航。
作为较早一批开始进行智慧化转型的央企,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大渡河公司已从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智慧企业,逐渐形成了样板效应。去年,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正式授予大渡河公司“智慧企业建设示范基地”。
以政府、协会与企业加强资源对接、深化沟通合作,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渡河公司的智慧企业建设,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看来,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的“示范基地”模式。“智慧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实践活动。”
在12月26日,十九大精神进央企——智慧企业建设成果发布会上,大渡河公司发布了智慧企业建设创新成果,并介绍了智慧企业建设经验。在现场不少同行看来,大渡河公司的创新管理模式,在水电企业界推进智慧企业建设,起到了率先示范作用。新的技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实现了智慧工程、智慧电厂、智慧调度和智慧检修,推动了传统电力企业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能源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开创了新的管理和商业模式,也为践行能源革命和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数字经济催生增长点
民用领域想象空间大
智慧企业建设的内涵围绕服务于人的核心在不断地延伸、拓展,很多企业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盈嘉互联是一家产业互联网创新型科技企业,其自主研发的BOS——建筑操作系统,是国内首个企业自主研发的建筑操作系统。“简单来说,我们把冷冰冰的建筑转换成场景式应用,它们就像是一个超市,类似于智能手机的IOS和Android系统。未来还能延伸更多,从智慧城市到企业生产,以及市民生活无时无刻都在使用建筑大数据,实现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慧场景与全新体验。”在盈嘉互联联合创始人任远看来,在物联网的时代,大数据让一切皆有可能,军民融合领域,智慧企业的应用比较多,民用领域还相对较少,市场空间巨大。
对于企业如何在大数据的浪潮下谋求发展,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在此次论坛上,作了题为《使智慧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报告。提出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二是坚持安全为先、质量为要,把智慧企业的安全、质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核;三是坚持珍爱环境、绿色发展,把智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四是坚持结构优化、迈向高端,把智慧企业的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重点;五是坚持人才为本、制度保障,把智慧企业的人才、机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
落地到四川,在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勤看来,人工智能是服务企业的,企业只有通过借力大数据,生产力才能提升,四川的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四川区域优势不如沿海发达地区,具有突破性强的独角兽企业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才有产业的话语权。”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魏雯静 黄晓庆/文 鲍安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