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改革开放,重点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助推南充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有45家。
发展智能制造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4月19日,记者在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生产机床隆隆运转、马力十足,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在显微镜下焊接波纹管。
“这些波纹管的管壁只有0.08毫米厚,焊接的误差必须控制在0.01毫米内,即使在显微镜下,也得全神贯注,稍不注意就会烧坏。这些工作将逐步由智能机器人完成。”公司负责人余柯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投资1.3亿元的智能制造车间建设完成后,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车间只需要5个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其余工作将由智能机器人完成。届时,预计可以提高30%的工作效率、降低10%的成本。
据了解,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落户我市,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获得38项自主专利,所生产的真空产品畅销国内市场。
“公司做大做强的秘诀就是不断提升研发能力,紧紧抓住高新技术这个核心。”余柯表示,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数十人,专职从事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有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
“掌握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下,南充企业注重提升创新、科研能力,逐渐从过去的单纯制造向制造研发复合体演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名为“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的高新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而这项技术所使用的驱油用聚合物,正是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参与研发并生产。
“我国适合聚合物驱的地质储量60多亿吨,因受驱油剂性能和成本制约,有45亿吨高温、高盐、中低渗、稠油等高难度储量难以动用,而缔合聚合物驱油技术则实现了高难度储量开采的技术需求。”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缔合聚合物驱油技术于2003年首次在渤海油田先导试验,到2014年,渤海油田累计增油200多万方。此外,该公司还研发了缔合型非交联压裂液技术、智能凝胶压井堵漏技术、深部封堵调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和产品,攻破了裂缝性、溶洞性、破碎性地层恶性漏失,“贼层”及高渗通道有效堵调等多个难题。
“公司能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实现经济效益,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的力量。”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拥有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其中,院士1人、教授4人、博士研究生4人、本科科研人员百余人,目前已取得授权的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2011年至2015年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毛利润2.75亿元,为国家和地方缴纳各项税费1.23亿元。
记者从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了解到,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336.1亿元,同比增长9.1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3.6%,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出台支持政策 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向标’,对南充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区域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南充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办法,建立了高新技术公司培育库,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补助和奖励力度。同时,积极营造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氛围。
“除了引进来,我市还注重打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培育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园超过10个,从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予入园企业优惠政策。
创新创业孵化园内设有政务服务中心,为入驻公司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并配套创客超市、创客食堂、卫生服务站、快递通讯、室内健身馆、室外体育活动中心等。综合运用政策、资金、服务等多种手段,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下,2016年,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有45户,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135件,专利授权总量达100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