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 成都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7
03/08
10:36

成飞民机积极参与了A320前登机门、后登机门的研制和生产

2月27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翼龙Ⅱ无人机成功首飞,不仅具备高性价比、长航时、多用途等多重特征,还适用于军用、警用及民用领域。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蛟龙600)全部4台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为下一步首飞奠定坚实基础,飞机上则装备了由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通信导航系统……

“民参军”和“军转民”深入对接与转化,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承载区域,成都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材料等工业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产业实力。

立足自身优势,成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并把国防科技工业作为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发展。按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将以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园区为抓手,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将着力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培育千亿级集群。

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军民双方内生活力

四川省被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成都要担负起四川首位城市重任,必须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为全面创新改革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在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几名年轻研发人员正准备利用中航工业联创平台开始创业。而基于凯天电子几十年传感器的军工技术,涉足民用安防行业,这也是凯天电子一个转型增长点。

“军品和民品融合有很大差异,需要改革机制体制,甚至产品造型、设计理念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做好转变。”凯天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组建股份公司,加快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也成为公司未来着力的重点方向之一。

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才能激发军民双方的内生活力。“军民融合涉及工业、科技、军事和教育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军工和民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同、体制机制和技术不能很好融合等情况。”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成都聚焦重点项目,重点筛选投资大、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领先的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加强跟踪推进;积极落实与军工集团的战略协议,推动一批项目签约落地;通过项目引领,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军工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决策迅速、资金实力雄厚等优势,探索民口企业采用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为加快军民深度融合,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去年下半年,《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相继发布,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到‘十三五’末,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

相关政策的支持,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入股中电科29所旗下成都嘉石科技,组建海威华芯公司进入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领域,建成全球领先的化合物集成电路生产线;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股份制改革为契机,形成了一套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的适合于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走出了一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防科技力量的新途径;中航工业成飞民机不仅为国产大飞机C919制造机头,而且还积极参与空客公司A320系列飞机前登机门、后登机门的研制和生产……

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

拓展军民融合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去年8月,成都市与北航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涉及项目共7个,签约总金额114亿元。根据协议内容,将充分发挥成都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西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区位、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

其中,“一体”即北航与成都天府新区合作,重点打造包括北航创新研究院、北航创新科技园、北航成都研究生院、北航天府国际交流中心在内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两翼”即建设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蓝色动力硅谷)和北航成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

产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支撑。与北航合作的新项目,也将全部落户于成都规划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内。目前,成都已先期启动并完成包括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新都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基地、彭州市军民融合航空动力产业园,双流区、高新区、青羊区、金堂县的航空产业园建设方案也已完成。成都市承担的六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即飞机整机产业基地、核动力产业基地、中国电科(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园基地、“银河·596”产业基地、西物所双流基地和航天高技术产业园基地都在有序推进中。

按照规划,成都将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航空、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新材料等领域,规划建设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和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支撑的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园支撑、协调推进的空间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军民技术和能力相互支撑转化的格局初步显现,军工主体越来越精干,科研能力越来越强,水平不断提升;民口企业在广泛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同时,将市场机制带入军工领域,呈现与现行体系军工竞争的能力,以高技术为特征的科研生产体系正在建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